帕金森病——平肝息风膏(杨少山膏方)
【药物组成】
中药煎剂:明天麻100克、枸杞子300克、钩藤150克、杭白芍150克、炙甘草50克、炒川黄连30克、炒酸枣仁300克、太子参300克、炒冬术100克、茯苓150克、丹参150克、川石斛150克、炒僵蚕100克、丝瓜络100克、麦冬100克、熟地黄150克、怀山药150克、山茱萸60克、牡丹皮100克、泽泻100克、广郁金100克、淮小麦300克、怀牛膝300克、花龙骨150克、北沙参150克、石菖蒲60克、炒杜仲150克、首乌藤300克、炒狗脊150克、佛手60克、绿萼梅100克、玫瑰花30克、制香附100克、炒谷芽150克、炒麦芽150克。
胶类药:龟甲胶250克、阿胶250克。
调味药:红枣粉250克、冰糖500克。
【制备方法】
1.将中药饮片放入砂锅中,冷水浸泡约10小时,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30分钟,煎出药汁约500毫升,倒出。
2.将药渣添冷水继续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500毫升,倒入第1次的药汁中。
3.同上煎煮法煎煮第3次,水烧开后再用小火煎煮15分钟,煎出药汁约500毫升,倒入前两次的药汁中。
4.把龟甲胶、阿胶放入黄酒中浸泡去腥,待膏溶胀后,倒入煮好的清药汁中。
5.煎煮浓缩药汁,沉淀,离火待用。
6.将红枣粉、冰糖冲入浓缩药汁中,用小火煎熬,不停地搅拌,熬至黏稠状。
7.离火,自然冷却。用洁净干燥的搪瓷罐、瓷罐、砂锅存放。若用砂锅存放,砂锅底最好抹一层麻油。存放于冰箱中。此为3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功效】平肝潜阳,益气养血。
【适用人群】尤其适用于阴虚阳亢,肝风内动之气血不足型帕金森病的患者。
【用法用量】温水兑服,1次1匙(约15毫升),第1周早饭前空腹服用1次,从第2周起早饭前、晚睡前各服用1次。
相关链接
杨少山治王某,男,82岁。2003年1月15日初诊。患者既往有大脑动脉硬化史8年,1年前出现双手震颤、走路不稳,西医诊断为帕金森病。曾服安坦、美多巴,疗效欠佳。症见:左手呈搓丸样动作,取放物品困难,面部表情僵滞,情绪易激动,行走时上身前倾呈前冲状,步履不稳。自诉头晕眼花,腰酸乏力,心烦失眠,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弦细。
辨证属肝肾亏损,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兼夹痰瘀阻络。治宜养阴平肝,息风通络,佐以化痰。予以膏方调治。
1年后复诊:诉震颤基本停止,头目清爽,行走时上半身前倾、步态不稳的情况较前明显改善,纳增寐安。前方续服两年后随访至今,震颤消失,行走时已无前冲状,且步态平稳。
方中天麻、钩藤、龙骨、黄连、牡丹皮平肝潜阳,泻肝火;配合枸杞子、川石斛、龟甲胶、杭白芍、麦冬、熟地黄、狗脊、北沙参、杜仲、山茱萸、山药滋养肝肾阴精,以达滋水涵木息风之效;四君子汤、炒二芽益气健脾助运,配佛手、绿萼梅、玫瑰花、制香附等芳香清淡平和之剂疏肝理气以和胃,共达“清养”脾胃之旨;丹参、炒僵蚕、丝瓜络、石菖蒲、广郁金活血化痰,通络开窍;酸枣仁、淮小麦、龙骨、首乌藤养心安神。全方从本而治,兼顾标证,缓图收功,疗效满意。
注意事项
感冒、发热、腹泻等急性病忌服;忌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等不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