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2 读图的基本方法

7.4.2 读图的基本方法

1)形体分析法

形体分析法就是在看图时通过形体分析,将物体分解成几个简单部分,再经过投影分析,想象出物体每部分形状,并确定其相对位置、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系,最后经过归纳、综合得出物体的完整形状。

【例7-1】根据如图7-12(a)所示投影图想象物体的形状。

【解】(1)抓住特征分部分

从物体的形状特征视图和位置特征视图入手,将物体分解成几个组成部分。如图7-12(a)所示,根据形状特征可将正立面图分成1′、2′、3′三部分。

(2)投影分析想形状

将物体分解为几个组成部分后,就应从体现每部分特征的视图出发,依据三等关系,在其他视图中找出对应投影,经过分析,想象出每部分的形状。如图根据三等关系,找出1′、2′、3′在其他两面的投影1、2、3和1″、2″、3″,从而由1、1′、1″三个矩形线框可想象出基本体Ⅰ为一长方体,由2、2′、2″两个矩形线框和一个半圆形可想象出基本体Ⅱ为半圆柱体,由3、3′、3″两个矩形线框和一个三角形可想象出基本体Ⅲ为三棱柱。

(3)综合想整体

想象出每部分的形状之后,再根据三视图搞清楚形体间的相对位置、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系等,综合想出物体的完整形状。如图7-12由平面图和左视图可看出Ⅰ在最后面,Ⅱ在中间,Ⅲ在最前面;由正立面图和左视图可看出Ⅰ、Ⅱ、Ⅲ底面等高,Ⅰ最高,Ⅱ其次,Ⅲ最低;由正立面图和平面图可看出三基本体在左右方向上对称。

综合以上分析,可想象出组合体的形状结构如图7-12(b)所示。

图7-12 形体分析法读图

【例7-2】补画图7-13(a)所示组合体的平面图。

【解】根据两面投影补画第三投影,是训练组合体读图的一个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要想所补的投影图正确,首先必须根据已知的投影图想出其所表达的立体的空间形状,然后再画投影图。

根据图7-13(a)所示组合体的正面和侧面投影图的投影对应关系可知:该组合体由左上、右上和下部三部分组成。根据图中的虚实线及位置关系,左上为一后面突出的五棱柱体,右上为一前面突出的五棱柱体,下部为一四棱柱体,空间形状如图7-13(b)所示。

图7-13 补画组合体投影图(一)

根据以上分析,分别画出三部分的水平面投影图,先画上面部分,再画下面部分,注意虚实线,下面被遮挡的部分画虚线。

2)线面分析法

当投影图不易分成几个部分或部分投影较复杂时,可采用线面分析法读图。线面分析法就是运用投影规律,分清物体上线、面的空间位置,再通过对这些线、面的投影分析想象出其形状,进而综合想出物体的整体形状。

【例7-3】根据如图7-14(a)所示投影图想象物体的形状。

【解】根据三面投影,无法确定该形体的结构是由哪些基本体所组成的,更难很快想出是什么形状,故用线面分析法分析围成该立体的主要表面的形状和位置,从而确定形体的空间形状。步骤如下:

(1)对投影,分线框

在各个投影图上对每一个封闭的线框进行编号,并在其他投影图中找出其对应的投影。对于初学者,建议首先从线框较少的视图或者边数较多的线框入手,而且只分析可见线框。因为由可见线框围成的立体表面一般也是可见的,而线框较少容易分,并且容易确定对应的投影,边数较多则说明和它相邻的面也多。如图7-14(b)所示。

图7-14 线面分析法读图

这里请注意,对投影时,“类似图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如2′、2和2″为类似图形,说明它在空间是一般位置平面,平行四边形。确定投影关系时,首先寻找类似图形,如果在符合投影规律的范围内没有类似图形,那么肯定对应直线,即“无类似必积聚”。如在H和W投影中,在符合投影关系的范围内无与V面投影中1′类似的图形,所以只能对应线段1和1″。

(2)想形状,立空间

根据分得的各线框及所对应的投影,想象出这些表面的形状及空间位置。建议每分析一个面,就徒手绘制其立体草图,并按编号顺序逐个分析,如图7-14(c)、(d)、(e)、(f)所示。

(3)围合起来想整体

分析各个表面的相对位置,围合出物体的整体形状,如图7-14(f)所示。可以看出,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形体——一个长方体被切了一个角,但是由于放置位置的原因,使得读图比较困难。

这个例子也说明了线面分析法是比较难的一种方法。当然,具体分析时也不是一定要分析出所有的面,有时候分析了几个特征面——尤其是类似图形,整个形体也就基本确定了。此种方法一般适宜于切割类形体,而对于图7-15所示的形体,如果把各个投影的外框相应的缺角补齐了便都是矩形,如图7-15(a)所示,所以可以断定它是由一个长方体分别在其左上角和左前角各切割掉一部分而成的,可以用切割法想出其空间现状,问题将简单得多,如图7-15(b)所示。

图7-15 切割法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