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 辅助视图

8.1.2 辅助视图

1)局部视图

将物体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局部视图常用于表达物体上局部结构的形状,使表达的局部重点突出,明确清晰。如图8-3所示,当画出正面、平面两个基本视图后,主体已经基本确定,没必要再画投影图,但是仍有两侧的洞口没有表达清楚,因此需要画出表达这两部分的A向、B向局部视图。

画局部视图时,局部视图的名称用大写字母表示,一般标注在视图下方,在相应视图附近用箭头标明投射方向和投影部位,并注上同样的字母。为看图方便,局部视图应尽量配置在箭头所指方向,并与原有视图保持投影关系,如图8-3中A向视图。有时为了合理布图,也可把局部视图布置在其他适当位置,如图8-3中B向视图。当局部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没有其他图形隔开时可省略标注。如图8-3中A向视图可省略标注。

局部视图的断裂边界用波浪线画出,如图8-3中的B向视图。当所表达的局部结构完整,且外形轮廓线又成封闭时,波浪线可省略不画,如图8-3中的A向视图。波浪线不能与其他图线重合,不能超出物体的轮廓线。

图8-3 局部视图的画法

2)斜视图

如图8-4所示的物体,其右上方具有倾斜结构,在正面、左视图上均不能反映实形,这既给画图和看图带来困难,又不便于标注尺寸。这时,可选用一个平行于倾斜部分的投影面,按箭头所示投影方向在投影面上作出该倾斜部分的投影,这种将物体向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斜视图。由于斜视图常用于表达物体上倾斜部分的实形,因此,物体的其余部分不必全部画出,可用波浪线断开,而且在基本投影面上可省略此相应的倾斜结构。

图8-4 斜视图的画法

斜视图通常按投影关系配置并标注,如图8-4(a)所示。有时,为方便绘图可将斜视图旋转配置,此时,应标注旋转符号“”或“”,表示该视图名称的大写字母应靠近旋转符号的箭头端,如图8-4(b)所示。

3)旋转视图

当物体的某一部分与基本投影面倾斜但相交于主体的回转轴线时,可假想将物体的倾斜部分旋转到与某一选定的基本投影面平行,再向该基本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视图称为旋转视图。

如图8-5所示物体的右侧部分倾斜,使其绕中间圆柱孔的轴线旋转至水平位置后再投影,所得平面图能反映右侧倾斜平面的实形。画图时正面图保持原来位置,平面图中右侧部分按旋转后的位置画。正面图中的箭头和双点画线表示旋转方向和旋转后的假想位置。

旋转视图一般投影关系清楚,可以省略标注旋转方向及字母。

4)镜像视图

把镜面放在物体的下面,代替水平投影面,在镜面中反射得到的图像,称为镜像投影图。由图8-6可知,它与平面图是不同的。直接用正投影法所绘制的图样虚线较多,不易表达清楚某些工程构造的真实情况,此时可用镜像投影法绘制,但应在图名后注写“镜像”二字。这种视图在装饰工程中常用于表达吊顶(天花)平面图。

图8-5 旋转视图的画法

图8-6 镜像投影法与镜像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