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3 平面的透视
平面图形的透视,在一般情况下仍然是平面图形,只有当平面通过视点时,其透视是一条直线。绘制平面图形的透视图,实际上就是求作组成平面图形的各条边的透视。
图13-12为基面上的一个平面图形的作图示例,为了节省图幅,这里将H面和V面重叠在了一起(主要是站点S离画面较远),并使H面稍偏上方。其作图步骤如下。

图13-12 平面图形的透视作图
首先在基面H上作图:
(1)过站点s作直线AB、BC的平行线,分别交基线ox于f1和f2。
(2)过站点s向平面图形的各个端点A、B、C、D、E、G作视线,与基线ox得到一系列的交点。
(3)延长直线DE交基线ox于n。
(4)过基线ox上一系列的交点向下作铅垂线。
其次在画面V上作图:
(1)在视平线h—h上确定灭点F1和F2。
(2)在基线o′x′上确定迹点A(A0)、N。
(3)分别过A(A0)、N向F1和F2作连线,与相应的铅垂线交于B0、E0、D0。
(4)根据平行线的透视共灭点的特性,作出C0和G0。
【例13-2】图13-13(a)为一已知矩形的透视,试将其分为四等份。
【解】利用矩形的对角线的交点是矩形的中点的知识解决,其结果如图13-13(b)所示。

图13-13 将透视矩形四等分
(1)连接矩形A0B0C0D0的对角线,交于E0。
(2)过E0分别向F1和F2作连线,并反向延长与矩形的边相交。
图13-14所示是将一个矩形沿长度方向三等分的作法:在铅垂边线A0B0上,以适当的长度自A0量取3个等分点1、2、3,连线1F、2F与矩形A034D0的对角线交于点5、6,过点5、6作铅垂线,即将矩形沿纵向分割为全等的3个矩形。
图13-15所示是将一个矩形沿长度方向按比例分割的作法:直接将铅垂边线A0B0划分为2∶1∶3三个比例线段,然后过各分割点向F作连线,再过这些连线与对角线B0D0的交点作铅垂线,就把矩形沿纵向分割为2∶1∶3三块。

图13-14 将透视矩形三等分

图13-15 将透视矩形按比例分割

图13-16 作连续等大的矩形
图13-16所示是作连续等大的矩形。其中图13-16(a)是利用中线E0G0和对角线过中点的原理作出的;而图13-16(b)则是利用连线排列的矩形的对角线相互平行,其透视共一个灭点(F0)的原理作出的。
图13-17所示为对称图形的作图方法,主要也是利用对角线来解决的。
其中,图13-17(a)为已知透视矩形A0B0C0D0和C0D0E0G0,求作与ABCD相对称的矩形。作法:首先作出矩形C0D0E0G0的对角线的交点K0,连线A0K0与B0F交于P0,再过P0作铅垂线P0L0,则矩形E0G0L0P0就是与A0B0C0D0相对称的矩形。
图13-17(b)是作宽窄相间的连线矩形,读者可自己分析其步骤和原理。

图13-17 对称图形的透视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