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2 画面位置、视点的选择
同样一种透视,还因为画面、视角和视高的不同而差别很大,所以在确定透视种类以后,还必须处理好建筑物、视点和画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1)画面位置的选择
画面与建筑物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影响着透视图的大小;画面与建筑物的左右位置(夹角)的变化,影响着透视图侧重面的不同。为使表达的对象不过分失真,一般将建筑物放置在画面的后面,同时考虑作图的简便,还需使建筑物的一些主要轮廓线在画面上,以使其透视反映真实高度或长度。
一般来说,对于一点透视,画面宜平行于造型复杂、重要的墙面;而两点透视则画面与建筑物的主要立面所成角度要小一些,以便尽可能多的表达此立面。
图13-23为在站点不变的情况下,画面与建筑物的夹角的不同对表达效果的影响。其中建筑物1的主立面和画面的夹角较小,其透视反映的较多,两个不同主方向立面的透视比例比较协调,如图13-23(a)所示,效果较好;建筑物2的两个不同主方向的立面和画面的夹角相等,其透视比例和实际比例不协调,如图13-23(b)所示,效果欠佳;建筑物3的主立面和画面的夹角与建筑物1刚好相反,其透视如图13-23(c)所示,效果最差。

图13-23 画面和建筑物的夹角
2)站点、视角和视高的选择
首先是站点的前后位置。站点的前后位置影响着视角的大小。如果站点离画面太近,势必使最左、最右视线之间的夹角——视角过大,而使两边的透视失真。一般室外透视理想的视角在28°~30°,即人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的视锥角度,对于表达室内近景的一点透视,视角可以在45°~60°。图13-25是为了节约图纸的幅面,视角达到了90°,因此床就显得失真了。
其次是站点的左右位置。站点的左右位置影响着透视表达的侧重面。一般来说,如果想侧重表达建筑物的左侧,站点就适当右移;同理,如果想使右边成为重点,站点就适当左移;而站点在正中央,即是左右平衡。如图13-25,考虑到窗子、写字台和床等偏于房间的右侧,而且右边墙上还有一幅画,所以使得右边成为表达的重点,这样,站点就适当左移。但是必须注意:主视线(即垂直于画面的视线)要在视角之间,而且尽量平分视角,才能使得表达的效果较好。
如图13-24所示,在画面和建筑物的相对位置不变时,站点S1位置离画面较近,视角较大,所得的透视图如13-24(a)所示,变形厉害,给人以失真的感觉,透视图效果较差;站点S2位置离画面距离和左右位置都比较适中,视角在30°左右,并且主视线大致是视角的分角线,所得的透视图如13-24(b)所示,真实感较强,透视图效果较好;站点S3位置,虽然视角大小合适,但是由于偏右了,主视线在视角之外,所得的透视图如图13-24(c)所示,建筑物两个主立面的比例失调,透视效果也不如图13-24(b)。
关于视高,正常人的视高为1.7m左右(由人的身高确定),对于一般绘图,就选择正常值。但有时为了取得某种特殊的效果,可以适当增加或者降低视高。
增加视高,会使得表达的对象有相对矮小的感觉,当从精神上蔑视所表现的对象时,可用这种手法。比如,在杭州岳王庙里,秦桧夫妻的雕像就放在比较低矮的池子里面,游人在高处看,他们就显得矮小了。另外,提高视高也可使地面在透视图中展现得比较开阔。如图13-25所示,由于增加了视高,使室内的家具布置一览无余。

图13-24 站点位置和视角的选择

图13-25 增加视高的效果
同样,降低视高会使得表达的对象有相对高大的感觉,一般适合表达位于高处或者在精神上给人有崇高感觉(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或伟人塑像等)的建筑物。同样是在杭州岳王庙里,岳飞的雕像放在高台上,增加了其雄伟气概,与秦桧夫妻的雕像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是成功应用视高调节的范例。
如图13-26所示,位于高坡上的建筑物本来并不高大,但是由于降低了视高,便给人以比较雄伟的感觉。

图13-26 减小视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