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1 概述
2025年10月13日
14.3.1 概述
涵洞是宣泄小流量流水的工程构筑物,主要用于排洪、排污水、调节水位等,是道路工程中比较重要的附属构筑物。
按设计标准规定,涵洞与桥梁的区别在于跨径的大小,凡单孔跨径小于5m或多孔跨径小于8m,以及圆管涵、箱涵,不论管径或跨径大小、孔数多少均称为涵洞。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理解是这样的:桥梁是连接路的工程构筑物,也就是说路断了而架桥,桥下面的河流(或路)是贯通的;涵洞是连接水的工程构筑物,即河流断了而设涵洞,涵洞上面的路(或水流)是贯通的。在河流下面过水的涵洞,习惯上又称为地龙。如果既连接路又连接河流(并且能控制水流量)的构筑物一般称为水闸。
涵洞上面一般都有较厚的填土,填土不仅可以保持路面的连续性,而且分散了车辆的集中压力,并减少它对涵洞的冲击力,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图14-19 边跨10m空心板构造图
涵洞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建筑材料分有钢筋混凝土涵、混凝土涵、砖涵、木涵、陶涵、缸瓦罐涵、金属涵等;按构造形式分有圆管涵、盖板涵、拱涵、箱涵等;按洞身断面形式分有圆形涵、卵形涵、拱形涵、梯形涵、矩形涵等;按洞口形式分有一字式(端墙式)、八字式(翼墙式)、领圈式、走廊式等。
各种形式的涵洞一般均由洞口、洞身、基础三部分组成,如图14-20所示。洞口由端墙或翼墙、护坡、缘石、截水墙、底板等组成,进、出水洞口连接着洞身及路基边坡,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渗、保证涵洞和两侧路基免受冲刷,并使水流顺畅。洞口常见的形式有一字式(端墙式)、八字式(翼墙式)、领圈式、走廊式等。洞身是涵洞的主要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水流量要求,承受路基土及车辆等荷载压力,常见的洞身形式有圆形涵、卵形涵、拱形涵、梯形涵、矩形涵等。基础在整个涵洞下部,承受上部传来的荷载并传递给地基。

图14-20 拱涵的组成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