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追求》简介
《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追求》这本书是由.凌石德著创作的,《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共有99章节
1
摘要
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匮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但是这并没...
2
目录
目 录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精神追求的概念研究 二、关于精神追求的内容、类型、层次研究 三、关于精神追求的基本特征研究 四...
3
绪论
...
4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首次提出我党面临的四大危险,其中首要的是精神懈怠危险,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里,他又重申了这一危险,他说:“在新形势下……...
5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6
一、关于精神追求的概念研究
“精神追求”,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并不常用,但在近年来的党的文件中则常被提起。如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
7
二、关于精神追求的内容、类型、层次研究
在中国知网上,以“精神需求”为主题的文章多于以“精神追求”为主题的文章,如上所述,许多文章都没有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完整分析,大多数情况都是直接使用,而且在使用过程...
8
三、关于精神追求的基本特征研究
郑永廷、朱白薇等认为研究当代青年精神追求的特征必须考虑到时代特征,他们认为当代青年精神追求的特征具有传统与现代、正面与反面相结合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1)理想...
9
四、关于大学生精神追求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孙其昂等认为:“在社会发生现代化转型的今天,青年的思想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年的精神生活世界也变得多元而复杂,并逐渐产生异化现象。”“这种异化主要体现在:...
10
五、关于大学生精神追求的引导研究
以“大学生精神追求引导”为主题的研究并不多,但是以“大学生需求引导”为主题的研究则相对较多,大部分关涉“大学生精神需求”研究的文章都会以“引导”或“提升”作为归...
11
六、西方哲学关于精神及精神追求的论述
对于人的精神的关注,在西方的哲学史或思想史上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早在古希腊就出现了《认识你自己》的铭文,这预示着人的觉醒和人的观念的产生,标志着人开始反思自身...
12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精神追求,体现人生存发展的最高境界,人凭借精神追求与动物相区别。探讨人的精神追求,让人在精神追求的道路上准确区分善恶、是非、雅俗,从而做出正确选择,这是实现人生...
13
一、理论意义
(一)研究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对于准确理解精神追求这一概念有重大意义 长期以来,不论在党的文献、领导人的讲话还是日常的话语中,人们都把精神追求当成约定俗成的概念使...
14
二、实践意义
(一)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引导研究,有助于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做全面了解 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是立体、多面、交叉、复杂的,通过对大学生的精神追求进行层次、内容的划分,可以...
15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6
一、研究思路
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追求的相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牢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则,从当前国情和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大学生精神追求的现状并对其进行...
17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本书在研究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主要有五大类: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当代党的领导人的讲话、党的会议文件等。 (2)有关思想政...
18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精神追求引导的思想理论依据
精神,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中,以意识、观念、理想、价值等方式展现,它只能依靠人的内心去体念,精神的这种抽象性,决定了它给人以虚幻的感觉。在古代,比如古希腊,就会以灵...
1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追求引导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和精神追求的论述,是完全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是客观科学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精神追求的引导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的理论武...
20
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追求概念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并没有关于精神和精神追求的直接定义,当谈到精神及精神追求时,往往都是与意识、思想、目的以及精神需求等概念交叉重叠使用的。 在马克思主义哲...
21
二、马克思主义精神追求引导理论的内容
如前文所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并没有关于精神追求的明确定义,但是通过他对于需求、精神需求以及人的行为目的性、动机性的论述,我们可以分析出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
22
三、马克思主义精神追求引导理论的特征
(一)精神追求具有广泛性 从广义上讲,需求是任何生命体都必然具有的,因为生命体要自我保存、自我更新,就必须依靠对外部条件的摄取和交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
23
四、马克思主义精神追求引导理论的价值
(一)精神追求引导应遵循唯物主义原则 关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给了非常详尽、深刻的论述,他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存在决定意识,这些作为唯物主义的基...
24
第二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追求引导学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62]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传统...
25
一、人格修养上的崇德重道
重视道德在人生和政治中的地位与价值,把对崇高道德的向往与严格的修养方法紧密相连,让修身立德成为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一)对道德的推...
26
二、生活情趣上的超凡脱俗
马克思说:“精神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67]这一观点无疑充分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是科学的,是具有真理性的,但是,事情也有另一面,真理也是相对的。...
27
三、社会理想上的经世济民
经世济民,是古代圣贤的立世准则,他们饱读诗书,绝不是为了图一己之私,个人的荣华不是他们的首要追求,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
28
四、国家情怀上的忧国安邦
国是家的保护,没有国哪有家?这是时至今日,在传统文化熏陶下众多国人的普遍认识,尽管国家这个概念是近代以来才为人们所接受,但在古代,国家概念的“迟到”丝毫没有影响...
29
第三节 西方哲学中的精神追求引导思想
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西方的思想文化也源远流长,尤其是西方的哲学思想文化,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今天我们研究大学生的精神追求问题,也应该对西方的哲学...
30
一、古代本体论的万物归一思想
在西方古代哲学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特征是理性,所谓理性,是相对于感性而言的。在古希腊的哲学家群体看来,人是一种具有双重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