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意义
2025年09月10日
一、理论意义
(一)研究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对于准确理解精神追求这一概念有重大意义
长期以来,不论在党的文献、领导人的讲话还是日常的话语中,人们都把精神追求当成约定俗成的概念使用,一般都从褒义的角度把它理解成正面的、积极的词汇。而从科研的角度看,精神追求应该是源于精神需求,它对应的是物质需求与物质追求,应该属于中性的概念。精神追求,性质上是中性的,内容上也是丰富的、多层次的,对于这些问题,只有深入地加以研究才能厘清其中的关系,这样,在使用这个概念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更加准确、更有针对性。
(二)研究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可以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重点——人,尤其是人的精神世界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多面性的存在,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是生物的也是社会的,并把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就是人的精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塑造人的精神,让人在精神上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研究人的精神追求,就是要从根本上去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应该关注人的精神性存在。
(三)研究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主体自我认识
精神追求作为人的重要存在方式,与人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每个人都有精神追求的自觉性和实践活动。精神追求的过程,也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不断加深对自己的认识,人的觉悟也会不断提升,从而促进人不断地走向全面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