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型精神追求的引导
(一)对求知追求的引导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求知追求的引导,应帮助他们树立如下观念:
1.知识就是美德的观念
“知识即美德”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大意是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就不会懂得善的概念,他就不能为善,而有了知识,就不会为恶,所以善是出于知,恶则来自无知。本书无意去辨析这一命题的是非对错和哲学意义,但站在现代社会的舞台上,结合当代大学生在求知上的实际,这一命题至少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
(1)“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五四纪念日对北大学生的寄语。诚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当代大学生最应确立的美德,今天所谈论的知识肯定也与苏格拉底所说的知识不尽相同,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求大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知识,没有知识做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德就是空中楼阁。
(2)知识本身就是最大的目的。当代大学生普遍把知识理解为力量,即“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观念对于促进人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好学习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现代科技得到迅速发展,并转化为生产力,最终推动社会获得巨大进步。但不可否认,这种观念也有局限性,他过多地强调了知识的手段性,认为人们获取知识只是为了实现功利。反映到求知观念上,则表现为对知识进行功利性选择,只学习那些立竿见影的,能直接在职场上运用的技能,而那些能体现人文关怀、塑造人的精神、一时又见不到效果的知识则被冠以“无用”的头衔而被抛弃。“知识即美德”则揭示了知识在道德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知识指向了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即美德的建立。这一观念有利于人们抛开功利的迷雾而直接享受知识本身的乐趣。
2.全面学习的观念
全面学习,无论对于现实意义的事业发展还是哲学意义上的人的全面发展都是必需的途径。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果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作为一个国家,没有现代科技,就无法在新经济的国际舞台竞争中取胜。如果有人未来的职业理想是参与政治管理,那么,“不读点历史,不了解中国历史和外国历史,不知道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不掌握中外历史上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和教训,怎么治理社会、治理国家啊?”所以江泽民同志曾特别强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都应具备。”[12]从哲学上讲,“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价值理想,就像《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那样:“共产主义社会是一种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3]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除了在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上进行变革,为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外,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人本身能力的提升,“一个社会,只有当它产生出了最完美的人的时候,它才获得了真正的成功;只有造就出了最优秀的人的社会,才是最崇高的社会。”[14]这一观点,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只有人类能力的发展才是目的本身。”通过学习来提升能力,以多重能力保证人的全面发展,应成为大学生求知的核心追求。
3.独立思考的观念
独立思考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几乎所有促进人类进步的思想成果和科技成果都是独立思考的产物。没有独立思考,就不会有如此灿烂、各具特色的文明,就不可能有一日千里的科技发展。大学作为研究中心和发展知识的重镇,独立思考和批判意识是其基本的精神,大学生“应该养成一种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一种对真理、对善、对美等价值执着的心态。”[15]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需注意以下几点:
(1)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观察、判断。对于所学的知识不能囫囵吞枣,应该对其反复推敲、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尤其是在网络信息社会,面对泥沙俱下的信息,知识学习成了知识选择,是否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将决定知识获取的成果。
(2)应该引导学生反对盲从和教条,不迷信权威,不唯上唯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能够不断创新的根本思想保证,毛泽东就曾说:“对于任何东西都用鼻子嗅一嗅,鉴别其好坏,然后才决定欢迎它,或者抵制它。共产党员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16]
(3)应该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去占有资料。真理与谬误总是同生共长的,有的真理只有在辨别、比较中才能得以发现。资料占有得越详细,辅助思考的材料就越多,就越能从正反多方面的信息中获得独立思考的养分,正所谓“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二)对情感追求的引导
大学生的情感追求是丰富的、多层次的,从大的方面讲,主要体现为爱情、友情、亲情,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实际存在的问题看,应重点做好爱情追求的引导。
1.树立爱情的责任意识
当代大学生在恋爱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动机上的随波逐流、行为上的文明失范、性观念上的随意开放等,这些问题产生的核心原因就是缺乏责任意识。恋爱责任感的缺乏,对己表现为:不珍惜学习机会,摆不正学业与爱情的正确关系;不珍惜自己的恋情,不能确认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情;不珍惜自己的身体,不清楚不负责的行为对身体的伤害到底有多深;不能正确对待失败,一旦情感受挫,就寻死觅活。对人则表现为:不尊重对方的感受,以自我情感为中心;不了解对方的需求,以己之求度人之需;不懂保护珍惜对方,以自我安全为核心。
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是破解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关键之道。责任意识的培养,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加强大学生的使命教育,让大学生明晰自身所承担的重任。从大处讲,大学生是青年群体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骄子”,作为国家栋梁,肩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国梦的重任,大学期间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本领、筑牢知识。从小处讲,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背负一个家庭的全部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作为家长,都希望大学生能把精力集中于学习,做到学有所成。
(2)要加强大学生的青春健康教育。不可否认,爱情是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作为血气方刚的青年人,有时恰是人的自然属性的冲动造成了严重错误。通过青春健康教育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增加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树立爱情的崇高意识
从本质上讲,“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对对方的最真挚的倾心爱慕,并且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所以,爱情是男女基于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上的一种崇高情感,她由性欲、情感、理想、义务四大要素构成,正是理想和义务让爱情显得崇高和严肃。当代大学生由于对理想和义务缺乏深刻理解,从而降低了爱情的标准,让崇高的感情为庸俗的欲望所代替。
(三)对交际追求的引导
针对当代大学生在交际追求上存在的问题,如以自我为中心、功利性交友、钟情网络交友等,有必要加强如下观念的教育:
1.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合作精神越来越被现代社会所重视,不论是国际教育界还是国内教育主管部门,都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出过明确要求。团队合作精神之所以显得重要,关键原因还是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的分工细化,这要求每个人掌握更专、更精的知识,同时也意味着这些更专、更精的知识只有通过与其他知识的汇合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精神不仅是对个人的要求,也是对国家和政府的要求,要解决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如大气污染、恐怖犯罪、疾病传播等,都要求有密切的国际合作。所以,无论是个人事业发展还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要求现代人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的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对集体活动表现淡漠等,都是缺乏团队精神的典型表现。缺乏团队精神,轻则使班级、寝室没有凝聚力,同学关系松散,重则使个别同学感到孤独无助,甚至发生极端事件。加强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育,不仅要让他们树立交际追求的正确价值选择,更要把它当作一种能力和素质加以培养。
2.树立交往的实践观念
本书调查显示,95%的人表示有“微博、微信、QQ或其他类似的社交网络账号”,可见,网络交流、交友成了当代年轻人的必备选择。网络交友极大地拓展了青年人的交友对象和交友空间,使得交友可以不受地域、身份、年龄以及其他各种条件的限制,网络让交友变得更加顺畅。但是网络交友同样存在不少缺陷,从情感寄托的角度看,钟情于网络交友,稀释了他们对现实友情的需求。据调查,有相当的同学具有社交恐惧症,他们害怕在人群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愿意与人交流、交往,而网络的虚拟性却正好避免了现实的面对面,有的同学长期沉溺于人机交流,又从反面加剧了现实交流的恐惧。所以,鼓励和帮助大学生放下“机器”,走向人群,成了当下对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一个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