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精神追求引导理论的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精神追求引导理论的特征

(一)精神追求具有广泛性

从广义上讲,需求是任何生命体都必然具有的,因为生命体要自我保存、自我更新,就必须依靠对外部条件的摄取和交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9]所以,人的需求从根本上来说是社会的需求,它不仅仅停留在机体生存上,还具有广阔而复杂的社会性。动物只有一种需求,那就是基于物种生存的本能的需要,它面对的对象是粗糙的自然界,而人所需求的往往却是人化的自然界。“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求。”[40]“人以其需求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41]人的需求的无限性、广泛性首先是由人的多样性存在决定的。人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是手段的也是目的的,既是对象的也是有价值的,这种复杂的多面存在,决定了人处于不同角色时他的需求就是不同的。其次是由知识、技术的进步决定的。后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知识与技术是在不断积累中前进的,每一次知识突破和技术革新都将产生新的需求。在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前,人们的饮食习惯是茹毛饮血,有了火,人们所追求的不仅是熟食,还有口味和营养;现代科技产生之前,中世纪的人们不会提出坐飞机去旅行的需求。对于人的需求的丰富性,黑格尔曾说:“动物用一套局限的手段和方法来满足它同样局限的需要。人虽然也受到这种限制,但同时证实他能越出这种限制并证实他的普遍性,借以证实的首先是需求和满足手段的多样性,其次是具体的需要分解和区分为个别的部分和方面,后者又转而成为特殊化的,从而更抽象的各种不同需求。”[42]他的分析告诉我们,人与动物需求的不同,不仅在于种类和满足手段的多样性,还在于对于人而言,每一种需求又可细化成更具体更抽象的需求。

(二)精神追求具有层次性

众所周知,马斯洛有个著名的关于人的需求的分层理论。他把需求分为五类,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亦称为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类需求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每一低层次的需求相对满足后就会提出更高层次的需求。

关于人的需求的层次性,马克思主义也有明确的论述,他认为:“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求本身,满足需求的活动和已经能够获得的为满足需求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求,这种新的需求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43]需求是不断产生的,也是层层递进的,当然,在需求产生的过程中,有时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在满足低层次需求时并不完全妨碍对更高层次需求的追求,多种需求有时是并存的,比如当乞丐行乞时,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得到人格尊重,相反,当一位士人宁可饿死也不要“嗟来之食”时,他的需求却是反向表现的。一般而言,人在满足生存(生理)需求后,会追求享受和发展。如恩格斯所说:“动物所能做到的最多是收集,而人则从事生产,人制造最广义的生活资料,这是自然界离开了人便不能生产出来的。因此,把动物社会的生活规律直接搬到人类社会中来是不行的。生产很快就造成这样的局面:所谓生存斗争,不再单纯围绕着生产资料进行,而是围绕着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进行。”[44]享受和发展的追求,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全面实现和占有自己本质力量的需求,即自我实现需求。

(三)精神追求具有多样性

精神追求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精神追求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综合的、多样的;既有求知、情感方面的,也有娱乐、审美方面的,还有理想、信念方面的,等等。

首先,情感追求是人重要的精神追求,情感包括情绪、情操、情态等,喜怒哀乐及好恶,都是人的情感的具体表现。在社会交往中,人需要亲情、友情、爱情,还需要工作热情,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爱国主义情感,等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感情生活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感情需要的产生和满足是促进人健康成长、产生行为动力的重要因素。恩格斯指出:“没有这种革命的义愤填膺的感情,无产阶级的解放就没有希望。”[45]

其次,审美活动是人类基本的活动和生存方式之一。仅仅拥有知识和财富的人生是不完善的人生,人总是需要更加全面完整地来表现自己、确证自己。马克思指出:“人与动物相区别,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处处都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46]追求全面完整的生存形态,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正是人的审美追求。

再次,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人生是崇高充实的还是庸俗空虚的,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理想信念。人们要在社会实践中达到预定的目标,实现预期目的,就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指引奋斗目标、提供前进动力、提高精神境界的重要力量。即使在普通劳动中,理想的意义也是不可小觑的,如马克思所言:“除了从事劳动的那些器官紧张之外,在整个劳动时间内,还需要有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意志,而且,劳动的内容及其方式和方法越是不能吸引劳动者,劳动者越是不能把劳动当作他自己体力和智力活动的享受,就越需要这种意志。”[47]这种所谓的意志,正是支撑人们为实现人生目的而前行的理想,任务越是艰巨,条件越是艰苦,就越需要有坚强的理想和信念。

人的精神追求的广泛性、层次性和多样性,会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张力,推动人们去努力实践以满足精神需求,人的精神发展就在无限的社会实践中得以实现,精神追求的实现也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