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精神追求的类型和层次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精神追求的类型和层次

如第一章所述,马克思并没有对精神追求做完整论述,但他对于需求以及精神需求做了比较深刻全面的论述,尤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详尽地论述了人的需求问题。结合马克思关于人的活动的意识性、目的性、动机性理论,我们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追求,至少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对知识的追求、道德的追求、休闲娱乐的追求和理想追求。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精神追求既受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具有精神追求的一般特征与内容,同时也具有作为大学生群体的独特性。对于大学生精神追求的内容和层次,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论述与概括,象仲彬、张艳国、刘新跃、骆郁廷、朱湘虹等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概括(详见研究综述——关于精神需求的类型、层次和内容的研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以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结合以上论者的观点,我们认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可分为基础型精神追求、享受型精神追求和发展型精神追求三个层次,包括求知追求、情感追求、交际追求、娱乐追求、审美追求、理想追求和信念追求七个方面的内容。

为了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精神追求的特征,我们在广东、湖南、湖北、云南、四川五个省选择了十所大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72份。问卷中,男生463份,占43.19%,女生609份,占56.81%;文科540份,占50.37%,理科532份,占49.63%;大一年级365份,占34.05%,大二年级255份,占23.79%,大三年级445份,占41.51%。

从上述数据看,男女生比例和文理科比例都是各约一半,年级跨度则集中在大一至大三年级,所选大学既有重点本科院校,也有一般本科院校,调查样本基本能够反映当代大学生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面就调查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做一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