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思潮的概念和特点

一、社会思潮的概念和特点

“社会思潮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且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相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39]从社会思潮的这一概念看,它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作为意识形态,就具有意识形态的一些共性。

(一)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性

每一种社会思潮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现实的利益诉求,这种诉求一定会寻找或创造理论来解释和保障。思潮也只有通过现实人的信奉、践行才会有其生命力,当思潮不能再为现实辩护时,或者被实践所证伪时,它也将退出历史舞台。

(二)对现实生活的干预性

社会思潮从表面上是一种学说和理论,这种学说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可以把成果锁在抽屉里,只要不自觉拿来运用,就不会对社会产生影响。社会思潮具有天然的去影响人的作用,它通过影响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来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干预人们的现实生活。

(三)具有传播性

一种思想理论既已产生,它总是会寻求社会舆论来传播,一方面,是因为接受它的人具有利益相关性,他们总是希望更多人的来理解以扩大团体影响力;另一方面,在与其他思潮的交流、较量中,它也企图通过扩大受众面来增强影响力。

大学生处于“三观”形成期,他们的阅历浅、政治敏锐性差,但他们又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有的同学具有强烈的叛逆心,大学生与社会思潮就像遵循市场法则一样,有求有供,二者相得益彰。当然,众多的社会思潮,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并不是同等的,他们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和学生受之影响的广度、深度都是千差万别的,无疑,社会思潮不论对于大学生还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都具有相当大的积极意义。本书无意就社会思潮的正面影响做全面分析,仅将它理解为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起抵消、消解作用的理论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