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认识论的普遍必然思想
经历中世纪1000多年的沉寂之后,西方世界迎来了闻名于世的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哲学思想也由此转向复兴。从对人类现世生活的贬低、对幸福追求的摒弃、对彼岸世界的盲从,转向了对现世生活的赞颂、对幸福追求的推崇、对此岸世界的肯定等。这个转向既是西方(特别是欧洲)现实社会发展的写照,更是西方思想从天国到人间的大转折。当然,文艺复兴仅仅是西方近代思想复兴的先声,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是对人的尊重,将人类世界的发展方向从“神义论”扭转为“人义论”。那么对人的尊重,对人的自由、平等、幸福的重新肯定,需要什么条件才可能达到呢?很显然,答案是需要满足人类各种现实的幸福欲望、诉求,满足人性的各种基本自然需求,等等。如此一来,紧随文艺复兴而来的就是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全面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复兴的是西方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在启蒙运动推崇理性、自由的大旗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人类理性的作用下开始全面兴盛,由此,西方社会实现了生产力的空前大发展,人类社会由此也从“前现代”进入“现代”时期。在西方近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中,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哲学思想进入了所谓的认识论传统时期。简单地说,哲学思想为了适应当时的经济社会、自然科学的空前发展需要,开始将研究的视域重点转向了对人类认识的问题,对人类认识的起源、机制、认识的界限和限度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种认识论传统实质上就是对自然科学的模仿,而自然科学强调实验、论证、逻辑分析、定量研究等研究模式,认识论传统也偏向这些特点。同时,自然科学要寻求事物的发展规律,就自然对普遍必然性、因果必然性等逻辑关系有天然的亲近,哲学思想也不例外。不论是欧洲大陆的唯理论、英国的经验论,还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大全追求,都离不开对普遍必然性的强烈愿望和追求。当然,这种追求又是完全建立在理性的审视、缜密的论证推理基础上的,当时的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均具有复杂的推理论证过程,以便于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为自己的合法性奠基。对于西方近代认识论传统的普遍必然性精神追求,现代及后现代的思想家做出了严厉的批评,但从大学生精神发展的角度来说,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毫无疑问,学习是大学生最为核心的任务,而要搞好学习,没有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那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而大学的课程学习与中学明显不同,大学除了基础学科的学习外,加入了大量的专业课学习,每个学期都会有不同的专业课。在这种课程变化中,很多大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的课程、专业学习,得过且过,甚至混文凭了事。要克服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西方近代认识论的精神追求获得启发。在近代认识论对普遍必然性的追求中,思想家、哲学家最为注重的就是对知识确定性的追求,为此,他们设计了大量相关的科学方法,同时养成了科学的习惯,这些方法和习惯,都应该成为我国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多得的借鉴资源。
(二)有利于大学生培养钻研科学的态度
在我国当前的大学生活中,很多学生对学习科学、学习知识缺乏足够的兴趣,他们的学习都倾向于功利主义,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或者对就业没有直接帮助的所谓“无用”知识,就直接过滤掉。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倾向和现象,其中的原因有两个:对国家来说,没有一些基础科学(很多时候就是当前被有些人认为是“无用”知识的科学)的发展,国家就不可能具备创新能力,由此,核心技术的创新就成为空谈;对学生个人来说,缺乏一些基本的知识(很多也是被视为“无用”的知识)素养,就不可能具备长远的发展能力,在其未来的职业和人生成长中,就缺乏核心的竞争力。而在西方近代认识论传统中,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思想家,均对“无用”的知识具有极大的兴趣和无功利的追求,最终他们推动了西方近代社会、经济、科学、思想的大发展,实现了人类历史的大变革。因此,我国大学生应从这种传统中感受钻研科学的魅力,培养钻研科学的态度。
(三)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与人文观
当代社会,从世界范围来看,科学与人文已经严重分化,加上近代自然科学的大发展带来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人文学科的地位和影响日渐衰微,传统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的协调已不复存在。从我国的现状来看,情况更加糟糕,从五六十年代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开始,到现在的人文学科几乎无人问津、大学生都是因为学不好数理化才被迫选择文科的窘况出现,科学与人文的地位已经在我国高校中严重失衡。更为严重的是,大学生对人文学科的兴趣也日益淡薄,包括文科在内的学生,热爱专业、积极钻研的人数极少。这种情况的出现,不能不说是一种危险信号。从近代科学与人文兴盛的历史来看,科学与人文是知识的两翼,缺一不可,近代的思想家、哲学家大都是文理兼修之大家,牛顿、培根、休谟、莱布尼茨、康德等等无一不是如此,也正因为这些思想巨匠对科学与人文的同等重视,才出现了近代知识的繁荣,成功实现社会的转型,同样因为这样,才铸造了欧洲近代的传统、精神和风格,影响深远。因此,我国大学生应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重新建立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正确知识观,成长为对国家、社会、家庭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