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同时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危机,比如道德沦丧、人际淡漠、环境污染,等等,各类危机的出现,抵消了物欲满足带来的快乐,人们的幸福指数并没有获得与物质指数的同步增长,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党员干部的精神“缺钙”,给党和国家带来生死存亡的考验。引导人的精神追求,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历来是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内容;以崇高的精神追求来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成功,也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精神追求状况将直接决定未来的社会发展方向。所以,选取大学生的精神追求作为研究主题,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我对有些问题的阐述和分析总感觉未尽如意。
一是要完整、全面地把握隐藏于人们心灵深处的精神状态,是有相当难度的。我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分析大学生的精神追求,但一方面因为精神追求所涉及的学科知识比较广泛,另一方面又深感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所以感觉未能深刻地揭示这种精神追求的内涵与特征。
二是对于引导大学生精神追求的价值分析,未能深刻体现其哲学意义的终极追求。
三是对于引导大学生精神追求的措施分析,考虑到文章的整体篇幅和教育方法的针对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所以重点选取了与大学教育和管理相关的措施加以论述,这样对于影响大学生精神追求的因素就没有完全呼应。
不论怎样,选题是符合本人学习兴趣和研究兴趣的。长期以来,我对哲学史、思想史、教育史等方面的书籍和知识都保持着强烈的爱好,对于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巨大的热情,本人的工作岗位与所研究的主题也是高度吻合的,所以,我完全相信,凭着对学习的执着、对知识的积累和老师的指导,在未来的学术生活中,我可以在有关精神追求的研究中做出更令人满意的成绩。我也相信,随着物质生活的进一步丰富,必然有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和学界精英会对人的精神追求投入更大的关注,对人的精神追求的研究,不论是实践样本还是文献资料,都将愈加丰富,但愿到那时,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一样,都是高度丰富的、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