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六戊诗草·卷上

王海门先生《六戊诗草》序

自序

六戊诗草卷之一·静宁王源瀚海门著

三月既望,与新进州学诸生随召棠成老师谒平凉府文庙

咏米壳花

西岩寺

自嘲作诗

代人

买鉴

题画

槐下

励志

簪花

夏夜

禾田

冬夜读杜诗

赴陕乡试谒邠州大佛寺

渭河雨宿忆内

柳湖书院

二佛寺

萧关

司家桥[22]

赴陕乡试过三桥镇

仁圣寺鸡冠花

市楼饮酒

旅夜独坐,闻刘理臣少尹弹琴

榜后夜作

过乾州别叶伟堂二尹

出平凉城望崆峒山

下六盘山遇兰州等营兵调赴湖广

无题诗示窗友不果

应优贡朝考不果,作诗志由

九日同友人登五台山

元日试笔

水磨晚眺

菊花

赴陕乡试,六盘山遇雨

泾州坡遇雨

青门旅社与杨怡云同年话旧

宿水帘洞

到家夜作

得杨怡云书,戏寄

遣兴

河畔看山

夏日

观宦家自鸣钟

读《说命》“乃审厥象”句,戏作

对雪读吴松崖先生诗

梁武帝好佛诗

和张介柳牧伯自寿诗

题张介柳牧伯《祭猫文》后

冬日书斋

六戊诗草卷之二·静宁王源瀚海门著

贫农

碑林

咸阳河南青青客舍

咸阳河北桓侯庙

三原县东厅书馆赠西席薛少轩

陈希夷先生堕驴处

平阳道中

介休县怀五世祖苍崖府君

出太原省城

暮至易州[21],问主人易水距城远近,笑而不答。再问,以东门外渠水当之。夜深不寐,戏成一绝

朝考事毕,友人劝应顺天乡试,赋此言志[23]

峡石旅店,为人说六盘山[25]

七夕浴温泉

乡试后阻雨夜坐

东郊

亦乐书院春日

书《琵琶记》后

读罗昭谏诗

咏柳 有序

文屏山牡丹

无题

名将祠

田家饮水

纪星变

高平竹枝词

闻张小圃星使油坊街招抚逆回遇害

闻沈朗亭总制督办西宁军务,回至碾伯地方被峡水淹死

近有四首

护身佛

十月二日,李游府带西宁兵三百并我州团勇二百,败贼目王成漋于火家集。明日还州,整军再往,已次单家集。适杨臬台去固原一带招抚,遂止不行

新春病甚,后稍愈,始知固原于元旦为贼所据

二月十九日,萧河堡回匪逼城焚杀,且索站院北街旧住回民。二十二日议定,甫缒出十余家,经团勇出城斩首拔旗,惧夜遁

中秋日寅刻闻平凉失守

新春饮酒

五月二十二日,喜闻雷军门与陶军门复平凉,时贼目孙义宝围静宁城已三十有九日矣,即日解去

元日口占

曹军门至萧何堡,苏上达率众出降,遂一路招安北去

有感

岁早

川勇自黑城子变回固原,平凉等处复失

李军门营勇劫联星使步军于向离门外,并火所居民房

不寐

清明前登西城见屯营勇丁劫民衣物

四月初二日闻隆德失守

三月至四月以后,街头饿死者日以数十计。豫锡之观察雇人掩埋,睹之不禁怆然,有赋

容引之牧伯召饮夜归

夜守南城即事十首

三月二十五日纪事

忧旱

研磨

冬日即景

侯十攻水洛城甚急,黄镇军来援,败而不追

六戊诗草卷之三·静宁王源瀚海门著

仲春郊行

纪事

哀饿老人

哀饿少年

哀饿妇女

哀饿儿童

闻侯十等为善都统、陈军门收去,至通渭地方变回威戎

八月二十八日,张仿骞、齐学敏带刚字两营人越州城,断西门锁,长驱直入,坐索民粮数十石,且纵匪大掠。当道者设香案,拜义兄弟,日与宴乐,而百姓苦不堪言

三月二十五日,州人李成谟带刚字中右营据州城反刚八,三十日,马朗亭守府并同城文武官率兵民战于南城门巷,歼毙李等十数人,余溃走

四月二十九日,刚营来州,围杀进城籴粮之回匪殷金玉、心不闲等五六十人于站院及高振寨

纪事

刚字廿余营于八月七日被黄彝封观察三营人挞散

正初过高家湾大寨子

示内

左宫保诛马化漋,枭首遍示平固巩秦等处回民

街门观雄游府营勇驰马,忽东西相触,听如石破声,一重伤一殒命

勇丁假馆

七月十日哭亡女睿

七月十四日,左宫保大营自平凉移驻静宁东关外大教场

书怀

悼亡室方氏

秋夜苦雨

纪事

晓起看狼

食毒歌戏赠友人杨利川国学

亡室墓下作 时娶李氏已有日矣

送友人王利峰秀才自静宁粮台赴蜀

闻改名将祠为三忠祠戏吟

憎鼠

端午前夕

梦亡室

昨夜

端午节芍药胜开,喜成一诗与儿曜南

闻衢歌

应本省乡试,至安定问许铁堂墓,不得其处

小水镇

抵兰州

场后登北塔山

梁家坪题壁

应本省乡试,过安定县许铁堂祠

初宿白云观闻白马浪水声

握桥

早发魏家巘,见西南高山雪白,问之,知是马衔

十月初再赴兰州,自翟家所入新开路,望祖厉河水

出省城车中作

部选正宁训导,告终母养开缺

闻儿曜南入州学

为儿南授室

六戊诗草卷之四·静宁王源瀚海门著

有感

五十初度

小屋

雨晴

劝新生乡试

有见

一剪梅 独木桥体

芳圃培菊苗 为门下词贪富丽者作

为学而不思者作

为思而不学者作

和吴柳堂先生临终诗原韵

祀王公祠

送胡香谷牧伯自静宁交卸,再署泾州直刺

代张某贺族兄某令郎入武学

余有愿吃素若干日,元旦节内人劝开斋,吟此以答

读柽华馆试帖诗十卷毕作

游紫极观

冬月阿阳书院书怀

除夕

病眼后作

题《汉书》后

题《后汉书》后

题《新五代史》后

寿窗友屈虎臣明经

腊月九日赴礼部试,晚入隆德

入平凉

过三桥镇吊亲家李午桥司马

潼关渡河夜宿赵村

元日平阳府夜宿,公车尽行,与王介臣孝廉对酌

韩侯岭

固关

都门

观象

关中会馆[23]

保定省垣见同年刘海楼明府即邀偕游[25]

真定府北门见南粤王碑,南门见顺平侯碑[26]

卢生庙

北邙山[31]

雨入函谷[34]

华阴庙

新正自家赴江西登车口占

商山角里宗祠

登武昌黄鹤楼

黄鹤楼故址谒吕祖庙

乘洋船自汉口至九江

同年何星伯主政,寓庐见极红杜鹃

滕王阁观屏风王子安序文

于役乌溪,夜泊平浪王庙下[21]

梦亡女如

苦雨

中暑

仲冬解饷赴甘,留别三弟子将[37]

长至日渡大江[42]

黄梅县旅馆[45]

桐城[49]

八斗岭曹子建墓[56]

临淮旅夜[59]

雪趋归德[62]

夷门[65]

孟县韩文公祠[66]

陕州立春[69]

除夕浴温泉 时同乡安旭斋署临潼县

六戊诗草·卷下

六戊诗草卷之五·静宁王源瀚海门著

饶子维观察召饮兰州道署

程鄂南观察召饮平凉道署

过秦岭避雨韩文公祠与道士谈

襄阳铜鞮巷怀李太白

武昌南楼

月夜乘洋船再过黄州[22]

石钟山亭[27]

四月廿三日鄱阳湖遇大风雨[30]

吉安府白鹭书院[41]

初至南康[46]

南安府署

小源望巾子石[50]

除夕

立春第二日大庾路傍初见梅花

赣州元宵

道幕谢建堂瓶中红梅

莲塘相验,回宿赤土墟许真君庙

二月杪日晚泊南安城下风雨晓赋

赣州道署怀长春帆观察

赴省舟次万安[23]

卸康邑事,时萧伯雄副车作诗送别,冬夜无事,步韵补和[26]

附录萧作四首

补和毛莲浦学博送别诗,步原韵[59]

附录毛作二首

过悬榻里见徐陈并坐像戏吟[75]

定慧庵蜡梅花[76]

渡沙井

东郊坐手车

清明日由百花洲

去江西省城登舟口占

南康府

大姑塘候关吏量船书所见

纪事示外甥李锦堂

黄州[27]

赴汉阳府舟过晴川阁[33]

江汉关望楚督火轮兵船[36]

船开汉口[41]

樊城晓起雨中望襄阳[44]

武关[47]

下七盘山[50]

六盘山下和尚铺吴将军庙[51]

到家

李云章学博三周

书王兴如《秦州新志》王仁裕传后

海子沟就雷宫保教读席,正月二十六日至此

读陈寿《三国志》

春夜大风

立夏前五日雨雪初晴看馆中花木

读刘季昭四公集[23]

题王蔼臣纪略[31]

白云观为休粮道士圆正作[35]

五月二十四日灯下

邵槐村廪膳课徒联对,出有“鸣锣当晓钟”之句,为之足成一律,又翻押原韵,共成五诗,而槐村已辞馆东归矣。暂存俟呈[41]

中秋夜醉

书斋偶成

登东山第一峰[63]

牛营为陕提巡厅游府董凤墀相地作[68]

寇家庄赠宋树勋塾师[73]

见月

今宵

沙鸡[77]

初入火神庙应州尊教读之命

夏日书斋

饮友人处夜归

书斋被窃

袁崇焕杀毛文龙 有序

杨朱[27]

读《世说》[30]

车中望固原

清明后一日雷宫保自固原移驻河州

隆德城南门闲眺

端午后五日赴固,至神林铺闻海城警[24]

竹醉前夕宿五原讲院[29]

六盘山谒关帝庙[34]

书苏诗后

觞友人董子仁祈写牌字酒后戏成

雨后携诸孙谒西岩寺题壁,用戊申年游山原韵

赴固原宿沙塘铺

去固原时留别六弟子馀

海子沟

纪事

春杪日暮过麦积山

广元旅舍题壁

风雨上剑阁

天生桥[22]

武侯坡谒武侯祠[25]

过七曲山九曲水至吉阳铺谒文昌帝君祠堂[30]

天回镇[35]

成都吊纬堂雷宫保后回寓作[40]

白马关庞士元先生尽忠处[56]

瑯珰驿唐明皇幸蜀闻铃处[61]

出剑关七里坡避雨[64]

朝天峡[69]

微雨过五丁关

龙洞坎 略阳东南六十里

渡李家峡口河 时河水因雨大涨

登文屏山文昌阁 七月十二日病小愈,祭圣母上山

余杰一武学,知予在董凤墀协镇家点主持,送枸杞滇茶

问道宫

元鹤洞[22]

晓起登山失道,回至山麓王母宫口占[25]

大顶道院睡觉[26]

与道士尣峰、海峰夜谈

夜看斗极[30]

望羊不烂山[38]

插香台[41]

下铁练石阶[50]

历游名胜,归至宝庆寺坐看平凉[56]

广成泉[61]

瓦亭旅次与王小符同年夜谈[66]

冬腊应酬过烦,戒孙辈勿学他技[71]

饥食

六戊诗草卷之六

春夜书怀

观《晋书》王戎少时与诸小儿戏道边,李树子多折枝作

观《唐书》高宗幸张公艺宅作

党母吴太夫人三周诗

闰三月廿间移居杨宅,鸽极多,寝不能安[28]

送人重游峒山

佛生日谒西岩寺,路经东岳行宫

五月十二日甲子雨,病亦小愈

十四日又雨

念四日大雨

鲍孙婿馈杏

题杜诗后

我爱八首

闻御史宋伯鲁奏准乡、会专试策论,并谕各学正一律考试生童。果尔,八股则全无用矣。夜成七律一首,与尔启诸孙[42]

望川信不至,苦雨,作一三五七九言诗

七月二十四日接儿从朱窝屯进关信

淫雨三月,不雨亦阴,戏成一绝

忆都门

忆西安 以下省会共八首,按游之先后编次

忆太原[21]

忆保定[26]

忆兰州[31]

忆武昌[36]

忆南昌[41]

忆开封[46]

忆成都[51]

即事

中秋无月

喜荞麦大熟

盆中剪彩花[26]

闻考试仍用旧章[29]

送李华卿由静宁州升任平凉府教授[35]

即事

早起见雪

又雪

九月念四日立冬天晴

或问文屏三娘娘,据火神仙云是殷末赵元帅之女弟三姊妹,然欤?诗以答之[49]

山右梁某求题伊清德堂,为成一诗[52]

病中嘱诸孙

自屏山祖茔归,谒圣母庙作

正月初九日临终口吟

高平怀古二首 代四弟子清应田太尊观风作

学古轩诗草·卷上

学古轩诗草卷之一·陇干王曜南 午天著

柳湖书院题壁

萧关

游五台山

登文屏山

过六盘山

柳湖怀古

小山子石怀古

阿阳书院题壁

读王介甫传

青蛙歌

夜经六盘山

咏岳武穆

古剑

古琴

古镜

古砚

题画

覆车

试院即事

兰州桥门远眺

兰州府咏古二首

秋闱看榜后归兰山书院有感

陇中咏怀古迹 陆学使观风题

避暑阁 平凉柳湖上

送陆渔笙学使

汤沐并序

春日怀李锦堂刘露天马恕臣裴子麟诸同人

题纸鸢寄意

咏武侯二十四韵

送江镜堂赴宁州

和周子植文屏山远眺诗一首 用原韵[23]

登元武阁

送裴子麟赴兰州乡试

旅次偶题 有序

咏史二首

书王子安滕王阁序文后

试院即事 丁丑诗补录于此

学古轩诗草卷之二·陇干王曜南午天 著

秋闻报捷后作

山西道中作

游华阴庙望华山

题直隶真定府汉顺平侯赵云故里

卢生庙题壁

道经郭家沟见关帝青龙刀

张桓侯古井 在涿州

辋川胜境

灞桥风雪

送王建侯由京赴安徽

都门旅舍答张永庵问江西

夏日都门感怀二首

遵父命留京应试,数月未奉家音,郁然有感而作

记梦 有序

由进士朝考引见后,以即用知县分省四川,感而赋此

同任文卿中书邓俊生诸孝廉饮酒秦州伏羲城

由白水江过大小八度途中遇雨

七盘关谒关帝庙

登广元朝天关望白水江有感而作

题剑阁

过蜀大将军姜平襄侯驻军处

梓潼县经文昌帝君故里

绵州道中作

过罗江县白马关汉靖侯祠

谒武侯祠

锦城玩花,种类甚多,其姿态皆不及故园牡丹,因作七绝一首

咏梅

过泸定桥

仁达沟坐牛皮船

朱窝衙署赋怀

送张少斋太史帅师回成都

和少斋张太史留别诗 用原韵

二月初四日过雪山

三月廿七日再出打箭炉道经药山

病中感怀

六月六日又进炉关

九老会饮歌

由打箭炉赴成都道中偶题

朝天关江水起蛟有感而作

由家至三原县车中口吟

暖泉 代作

哈密瓜 代作

于阗玉 代作

于阗玉 代作

庚子之变两宫西巡,赋此以志感慨

七月廿二日进西安城,闻圣驾於中秋后北旋,赋诗志喜

南院阅锦江书院课卷

民教相仇,官军擒杀匪民,诸多不实。余时盘查东门,诗以咏之,弥深浩叹

成都感怀二首

秋闱派受卷官,登至公堂怀古

于役新津县道经河洲

赴新繁县夜宴东湖

早发新繁至彭县

梓潼县遥望文昌圣境

夜宿嘉定江遇雨

望见峨眉山

峨眉吟

洪雅客舍

天全道中截流飞渡

送李华如赴懋功屯

解饷宁远府归途偶作

东厂煮粥[24]

与友人登望江楼[26]

春日游薛涛井,壁间见洪度遗像,偶成七绝二首

题云雨起蛰图

题霖雨苍生图

解饷打箭炉与刘仁斋话旧

骑建昌小川马上飞越岭

雅州途次

望邛州

浣花溪

谒草堂寺

再游草堂寺

青羊宫观赛会

放生池

昭觉寺铁锅每饭能食八百人,为成七绝一首

子龙塘

谒骆文襄公祠

游丁文诚公祠

成都城南吊汉昭烈陵并关帝桓侯墓

道过略阳,沙星垣鸡黍款留颇见殷勤,赋诗达意

学古轩诗草卷之三·陇干王曜南午天著

秋日登五台山远眺

游紫极观

送贾子祥回安西

双忠歌

题马子举小照

题兰州谘议局二十七人照合影 用晓岚刘太史原韵

坐京汉火车过黄河铁桥

坐京汉火车自郑州赴北京

春日遍游土地庙街各花厂

动物园观鹤

观狮

观象

观虎

观豹

陶然亭书怀

法源寺双龙鳞松

谒谢文节公祠

谒杨忠愍公祠

谒吴公祠 即吴柳堂先生故宅

游商品陈列所

资政院赋怀

寿李母谢太夫人六旬荣庆[21]

咸阳怀古

与友人登五泉山

辛亥夏由都门到兰省,旋又赴资政院,留别谘议局诸同人

风雨出潼关

函谷关

资政院感怀

新华茶园听坤角演戏

坐京汉火车自北京赴石家庄

坐正太火车自石家庄达太原

由山西渡黄河至陕西宋家川口吟

绥德州过秦将军蒙恬墓

无定河

边行苦渴口吟

经蒙古牧地

省议会言志

城隍行宫读御史邹兰谷先生谏诛严嵩稿

游小西湖

过兰州铁桥

金山寺远眺

登北塔山

挽李鉴亭

三忠祠谒涪王吴晋卿武安将军

谒信王吴唐卿武顺将军

谒刘信叔武穆将军

谒左文襄公祠

豫匪白狼窜入甘南,杀伤甚惨,旋经官兵打散

过宁安堡

金积道中口吟

吴忠堡征收局书怀

谒张壮勤公祠

吴忠堡葡萄甲於甘肃,为成绝句一首

望荷兰山

灵武道中望黄渠

经董少保故里[22]

闻黑城子新营马营蔡家堡等处被水灾有感而作

邓德舆邀饮后园

挽马恕臣

四月八日游西岩寺

西岩题壁

四月廿日登文屏山

四月廿八日五台山谒药王洞

南山吟

乡贤祠谒四世族祖商庵府君

读州志题八世族祖襟白府君传后

挽张育生年伯

代朱远峰挽张育生先生

送姚幼仲县长辞职赴省垣

冬月初七日晚八钟地大震志感

登陇干城楼

学古轩诗草·卷下

学古轩诗草卷之五·陇干王曜南午天 著

家中偶题

田间

秋夜大雨

感时

书斋口吟

闻七子尔黼在兰州患病作

陇水歌

秋游家园

近年摊款不已,通县署从中渔利

六月念日早三钟地震,念五日晚八钟地又震

我徂

出塞歌 丁酉(1897)诗

入炉关歌 戊戌(1898)诗

时有以谣言惑众者,梦中偶成

林下吟

邑人传言八月望后遭天变,出城营草舍,纷纷逃走,作诗以赠之

示内诗

挽李叔坚同年[21]

吸卷菸作[26]

自寿诗

谨言篇

尽性篇

立志篇

养气篇

修己篇

学文篇

教学篇

治人篇

重阳独游郊原

秋晚游河洲

梦翰林王宸垣先生 有序[41]

某夜贼入我家,以好言诘之,竟不被盗

陇上书怀

十月初一夜闻哭声偶题

寄诸子诗

忆成都

余宦蜀时梅花盛开,迄今忆之不禁有感

打麦

豆歉收

夜归

库被盗

闻清宫被火 有序[56]

赠康南海[57]

除夕

谒孔庙作

重修静宁县文庙

姚幼仲县长由兰州书问起居兼寄诗一首,赋以答之

和房爻初县长五十自寿诗

秦良玉

题学古轩

游南河偶吟

刘将军墓

野望

陇干闲居

文庙古槐

中秋对月寄诸子诗

景清侍明成祖 清正宁人[21]

雨后南河远眺

李季轩辛酉九月馈梨,追念旧情,作诗赠之[23]

怀人

萧关

咏石

河上

九日偶题

宋高宗秦桧杀岳忠武王及子雲

韩蕲王湖上骑驴[29]

文庙重新偶题

送房爻初县长卸任赴兰州

李勉斋由山东谒孔庙回,作诗以赠之[30]

闻李勉斋说陋巷之不陋[33]

闻王楚丞遇行贿严词拒之,喜赠一诗

送第七子尔黼入京

书斋言志

陇河晚眺

早观日月

闻尔黼由河南道进京,中途遇盗回西安

春日怀尔黼

陕洛路塞,尔黼久客青门,吟诗寄之

自田间归学古轩口吟

观书偶题

发仓贷民,时有侵吞赈款者

邮诗北京示子尔黼

题学古书屋

春吟

叹世

赏牡丹

打箭炉牡丹 补录戊戌诗

读李太白清平调有感

对牡丹赋怀

赏芍药

芍药盛开而牡丹凋谢矣,作诗寄意

曲秀才[26]

叶公好龙[27]

雨后游南郊

慕少堂参政赠五言集句[28],聊吟二首酬谢

秋晚游东郊

尔相求学不诚,作诗一首示之[33]

赠北京艺术学校学生赵子厚[35]

接赵子厚书,寄诗以当覆函

接子尔黼十月三日信,作诗寄之

再寄尔黼

常山歌赠赵子厚

闻柳湖莲花盛开喜而赋诗

七月十八十九两日,指挥崔赋鹤督兵祁家大山

孙师长良臣韩旅长有禄战于西岩

偶成

答人问关中

咏怀诗一首寄子尔黼

重阳敬谒吕祖,晚间悠悠荡荡不知有身矣,须臾魂附体,口吟绝句一首

西北军过境三逾月矣,民力将竭,作诗叹之

望月吟

国联两军争雄关中

惜花

咏金盏花

题驯鸽堂

送少谷刘厅长赴海原新任

为子尔相医疾作诗以写其意

学古轩诗馀·陇干王唯南午天 著

一剪梅·思家

虞美人·惜花

满江红·兰州城咏黄河

忆王孙·春闺

生查子·感怀

如梦令·夏景

点绛唇·闺情

菩萨蛮·登五泉山远眺

忆秦娥·悼亡

忆江南·思蜀

捣练子·思亡姬

渔家傲·陇干感怀

醉太平·对酒

好事近·郊游

西江月·夏日游归言志

博达游记序

博达游记自叙

天山集(著雍涒滩)[31]

口占

壶中天

口占

一萼红

偶成

口占

无题

偶成

口占

偶题

口占

偶成二章

偶成古风三十韵

百字令

题三十字

雪山晚照

莲峰朝秀

神海观潮

雲庵浮波

峻谷晴雨

东台远眺

松坡赤霞

洞天仙踪

偶成

题二十字

马上口占四十字

卖花声

博克达山游记

李世军先生诗词导读(代序)

玉壶冰心

和宋志伊兄

梦郭增恺

闻绍英弟将归并和其《明志》诗

明志

岁暮

报友人问

闻唐山地震

悼雨湘

记外孙鹏鹏戏言

七七祭日哭祭雨湘

雨湘七二冥寿口占

赠谌小岑参事

悼祭雨湘逝世周年

悼徐石林将军

报长安张光远学兄

报克超兄书并原韵奉和

观徐悲鸿奔马图志感

和黄少谷学长

附黄少谷原诗《偶作》

口占一绝

附文强同志和诗

端午怀乡

记雨湘三周年祭日前夕梦

癸亥春节题照

与何君之硕联吟

无题

重游灵谷寺

书赠侨美友人之女

赠蒋超雄、王凤山将军

解嘲

再题徐悲鸿奔马图

癸亥年六月一日看到云萃学校照片,一片更新气象,欣而顺手写了四句话,鼓励之

题照志感

戏集吾友祝修林《庐山散记》意境缀句奉和

赠杨春洲影展

面壁中华地图有感兼寄海外旧友

再报友人杨宪益先生

参观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馆所感

欣闻中国女排再获冠军

恭览中山先生派令影帧有感

感天吟·八四生辰自庆

读报集句

乙丑除夕志庆

侧闻友人因文责愤愤,寄语慰之

报友人镌赠三石章

梦何敬之将军

劲松居抒怀

孙中山先生诞辰121周年志感并寄蒋经国先生

寄语海外友人

病中读报有感

自吟

居华孙女分娩志喜

梦游金陵

观郑板桥“难得糊涂”有感

次和胜天原韵

附王克江诗:庆汉翁八旬晋五寿辰

赠枹罕张玉如馆长

颂萤火虫——报海外友人贺春

故乡端午忆

寄报陆铿大声

赠吕公威

故乡来人为我祝寿,因成一绝

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抒怀

寒衣节志感

接庚儿信将来京自吟

书赠王锡爵

赠吴庆彤主任

庚申中秋志感

再寄大声陆铿无冕王

幽草晚晴

沁园春·纪梦太平老人

减字木兰花·乙卯元宵怀绍英弟

清平乐·解嘲 乙卯三月学习归来随吟

自度曲·七五周岁自述

鹧鸪天·乙卯六月酷热不眠

西江月·暑夜不眠再吟

长相思·记乙卯六月二十三日夜雨

江城子·怀绍英弟

自度曲·念湘灵

自谱杜宇啼·雨湘逝世二周年悼念

自度曲·忆金陵

千秋岁·为陈明德老友涂鸦

梦中自度曲·老者

鹿鸣友声

致王克江等友人书

致王克江先生书(一)

致王克江先生书(二)

致马騄程先生书

附马騄程先生来信

附拙作:参加邓宝珊故居展览感怀二首

汉翁八十晋二寿辰补诗祝贺

赋贺汉公荣膺国务院参事并乞正

题汉三先生《杜宇啼》并寄何君之硕

题汉三先生《杜宇啼》并记

《杜宇啼·悼雨湘逝世二周年》荐辞

悼李世军先生

挽李汉三世军先生联

悼念汉三先生

悼李世军(汉三)

王源瀚(1829—1899),字奋涛,号海门,静宁州城人,书香世家,岁贡连珍子。咸丰壬子科(1852)优贡生,就训导职。光绪丙子科(1876)亚魁(乡试第六名举人)。是年冬,部铨正宁县学训导,告终养(奉养老母,以终其天年)开缺。丙戌科(1886)成进士,签分江西即用知县,时年五十有八。戊子(1888),为南康令(今赣州市南康区)。时县多会匪,渠魁黄某致於庭,地方由是宁焉。又重惩讼棍刘老九,人皆叹服。每公出轻骑减从,居民不扰。其后告归,绅民制匾伞以志德政。宦俸多分给亲族。生性至孝,事父母不离左右。父殁,母魏氏患目疾,朝夕奉侍,十年无倦容。安太史维峻赠联云:“移孝作忠,不负所学;居敬行简,以临其民。”盖纪实也。历主阿阳、五原各书院(五原书院,固原一中前身)讲席,邑举人孙积善、柳逢源、孙云锦皆出其门。又精邵子术。所著有《六戊诗草》,甘肃省图书馆有藏。陇上学者慕寿祺评其诗云:“浅显易知,殆香山之流亚。”子曜南,光绪乙未科(1895)进士。孙尔全,静宁一中创始人。

注:本传内容多源自受庆龙主编的民国《静宁县志·人物志》抄本,括注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