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王克江先生书(一)

致王克江先生书(一)

李世军

胜天:

镇日闷坐,脑子里什么都没有,反觉更苦,此修养不足之征也。近年与何之硕先生经常通信,谈的都是闲话,也感到有趣。日前,就自己一时意境写了几句诗,格律更不成话,寄何老请代改正,他引用了《汉书》“望尘嘶”的故实,解决了“蹄”的韵脚,顿觉活了,他的改正如下:

漫道人间无伯乐,谁怜瘦骨望尘嘶?识途因作穷途哭,伏枥犹思奋老蹄。

改得固好,但未能道出我的心境,如“谁怜”是“老娘落泪”,我仍强项不驯,不愿人怜,我改为“依风”,就反映了自己时时“依风”,又是“瘦骨”,你如何能得到“伯乐”的赏识?何况人间是否有真正的伯乐。如此则上下语气连接在一起了。第三句原是“识途难逃穷途哭”是我的心中意境,含有怨恨之意,即原是识途,中途走错了路,今天处穷途,是天网恢恢,活该。这句含义甚深,何老未解此意改为“识途因作穷途哭”,“因作”是平韵固应如此,但未显出“自怨自恨”的意思。我又改为“应洒穷途泪”,含有“活该”而“应该”,与“因作”的意思全不同了。第四句他改“何苦”为“犹思”,“何苦”平仄不对应改平韵,但“犹思”我并无此积极分子的心情,我又改为“何须”。如此,全篇语气反映了我胸中不平之气。谈诗,第一要有修养,我既无修养,一胸火气岂能咏诗?不过既要道出自己的心事,就要实实在在说,不必掩饰,张献七杀诗足能传闻者,贵在如实。我们反复的改正,请您们评论得失。《再题徐悲鸿奔马图》:莫叹人间无伯乐,凤凰风雨随鸡栖。识途难逃穷途哭,伏枥何苦奋老蹄。何改为:莫道人间无伯乐,谁怜瘦骨望尘嘶。识途因作穷途哭,伏枥犹思奋老蹄。(“嘶”字韵律极佳)我又改为:漫道人间无伯乐,依风瘦骨望尘嘶。识途应洒穷途泪,伏枥何须奋老蹄。

这样就完全反映了我的心境之愤怒不平,何老指出违反格律,并引用了“望尘嘶”的故实,甚佩。“嘶”不仅合韵,而且还照顾到“马”是一首逻辑性较强的小诗,你和玉如再改,能改用更好的字句则可定草矣。

咱们都是闲人又是废人,只好谈些闲话废语,消磨岁月,似乎也是一乐也,我现在唯一的愿望是如何挣扎完成《烽火残梦录》中的第二部——“八年抗战的絮述”,拟了大约400个小题,每题用500—800字,以轻松的语气,把当时的社会、政府,各角落的好坏,突出地写出来,提供野史资料。因为何老改正我那首俚诗,想起玉如的话——自己的心情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很难代达。何老诗文根基可佩,然而在“谁怜”、“犹思”、“因作”等用字上看出他对我强项性格仍了解不够,也许是尽量为我增添些许亮色吧!匆匆祝安

1983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