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达游记自叙
受庆龙
光绪戊申季夏,与友人游博克达山,诚哉一时之兴会也。故因气之动物①,物之感人,摇荡性情,形诸舞咏②,凑成天山一集,名之曰《博达游记》,杂于日记之中。凡友人阅余日记面见之者,皆曰:“此记甚佳,何不公诸同人,广传博达胜景;奈何藏之箧笥③,私于一己,吝啬若是耶?”余每谢之曰:“此记俗甚,私藏亦觉颜之厚矣,何敢公诸同人哉!”友曰:“仆劝君出此记者,意非定在传君之诗,传山之名耳。况夫河海之广,细流所积;泰山之高,土壤所成。君出此记,动仙客之耳目,摇骚人之心旌;使彼骚人仙客争先踏游,咏唱绝调诗歌,写尽博达名胜。而君之此记作传博达山之细流土壤,亦无不可者也!”友如此劝者屡矣,于是摘录于日记之中。甫抄出④,复有人嗤其非杜非韩者⑤,又有人哂其不用典故者⑥,更有人嘲其俗不能传者,余皆师事其人矣。
但余之此记,其意在记山之胜景,写己之胜游而已,并非出以示人者也。况余生性不喜依人因人,故事事不愿学人。且最厌今之言诗者,不曰杜而曰韩,即使学杜者而竟如杜,学韩者而竟如韩,人何不观真杜真韩之诗,而肯观伪杜伪韩之诗乎?此所谓古人作诗,今人描诗⑦,优孟衣冠,诗中之乡愿也⑧!
袁枚《诗话》所录者⑨,皆以性灵⑩,能出新意,务去陈言为最优。故尝有言曰:“古人诗言志,情生文,文生韵,此一定之理也。今人好用典,是无志而言诗;好叠韵⑪,是因韵而生言;好和韵⑫,是因文而生情。儿童斗草,虽多亦奚以为⑬?此亦陆放翁‘文章切忌参死句⑭’,黄山谷‘文章切忌随人后⑮’,皆金针度人之语也⑯。”商宝意诗集刻成⑰,有人摘其疵累⑱,袁太史怅然引仲小海之言以晓之⑲,曰:“‘但愿人生一世,留得几行笔墨,被人指摘,便是大福分人。不然,草亡木卒⑳,谁则知之?而谁议之!’此言沉痛,深得圣人‘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之意[21]。即如古之曹蜍、李志[22],转以庸庸而得其存名,岂非不幸中之一幸耶?”
余之游记,本初学草,音韵不工,字句欠雅,何敢言诗。比及古人,但欲不负友劝铅石之意[23],藉此以传山之名耳。虽然,友劝铅石者固多,倘非有人笑之于前,则余亦断不敢出之于后矣!惟人以非杜非韩笑之,而余正以非杜非韩出之;人以不用典故笑之,余正以不用典故出之;人以俗不能传笑之,余正以俗不能传出之。使此记果成杜韩,恐义山香山而外无学者[24];尽堆典故,恐破万卷涉百家而外无解人;不俗如《雅》[25],恐宣圣而外无删存[26]。故谨以非杜非韩、不用典故、俗不能传之《博达游记》,自行束脩[27],出奉教于博雅君子,犹冀广笑余之记[28],广传山之名,余之幸与,山之幸也。
宣统二年岁次庚戌秋九月重阳后五日,静宁受庆龙识于迪化藩署西花官廨[29]。
注释:①因气之动物:凭着一种浩然之气触动眼前景物。②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调动激发人的先天禀赋和思想感情,表现于歌舞咏叹之中。③箧笥(qiè sì):藏物的竹器(多指箱和笼)。④甫(fǔ):方才,刚刚。⑤嗤其非杜非韩:讥笑《博达游记》既不像杜甫诗的沉郁顿挫,又不像韩愈文章的气势磅礴。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嗤(chī),讥笑。⑥ 哂其不用典故:哂(shěn),微笑;讥笑。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倘或处处用典,必成晦涩难解之诟病,非读者之幸也。故雲亭山人力倡“不用典故”,务去陈言,宁俗而勿“雅”。⑦描:摹仿,抄袭。⑧优孟衣冠:成语典故。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有一个叫孟的杂戏艺人常以谈笑旁敲侧击地劝说楚王。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孟就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神态酷似孙叔敖。庄王以为孙叔敖复生,让他做宰相。孟以孙叔敖的儿子很穷为辞,趁机向庄王进谏,庄王终于封了孙叔敖的儿子。后来就用“优孟衣冠”比喻假装古人或模仿他人。优,古代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宋元以后,亦泛称戏曲艺人、演员。乡愿:此处指伪诗人。《论语·阳货》:“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孔子所谓乡愿大概是指伪君子,指那些看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的人。“乡愿”的表面字意为乡人的心愿,或指看似代表“乡人的心愿”的人,其实则不然。⑨袁枚诗话: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銓合称“乾隆三大家”。袁枚倡导“性灵说”,其代表作《随园诗话》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练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⑩性灵:人的独立的内心世界。泛指精神、思想、情感等。唐·李延年《南史·文学传叙》:“自汉以来,辞人代有,大则宪章典诰,小则申舒性灵。”《晋书·乐志上》:“夫性灵之表,不知所以发於咏歌;感动之端,不知所以关於手足。”⑪叠韵:韵母相同的两个字组成词,叫叠韵。如“荒堂”、“徘徊”、“灿烂”。词中叠韵是将本调再重叠一遍,即由小令叠为长调。⑫和韵(hé yùn):指与别人的诗相唱和时,依照其诗所押的韵作诗。有依韵、次韵(亦称步韵)、用韵三种方式。⑬儿童斗草:古代民间游戏。流行于中原和江南地区。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及至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药学后,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用草作比赛对象,或对花草名,如用“狗尾草”对“鸡冠花”;或斗草的品种多寡,多则胜,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 白居易《观儿戏》诗云:“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又,旧时家乡生活艰辛,农家非但缺粮,而且缺少柴禾,常年采集野草(甚至草皮)做烧烟(做饭煨炕),儿童在一起拔柴禾拾野草时亦“斗草”,是一种赌博游戏。各人拿出数量相等的一束野草来堆在一块,然后用丢镰刀(或铲子)的办法比试输赢,赢者以草归己,则欣欣然。编者也是亲历者。虽多亦奚以为:虽然很多,又有何用呢?《论语·子路》:“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段语录,集中体现了孔子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⑭陆放翁: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赠应秀才》诗云:“我得茶山一转语,文章切忌参死句。”⑮黄山谷:即黄庭坚。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其诗书画号称“三绝”,与当时苏东坡齐名,人称“苏黄”。治平三年(1066年)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曾与秦观、张耒、晁补之游苏轼之门,号称苏门四学士。黄山谷又工文章,擅长诗歌,为江西诗派之宗。著有《山谷集》。其有诗云:“文章切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⑯金针度人:金针,比喻秘法,诀窍;度,通“渡”,越过,引申为传授。古指采娘七夕祭织女,得金针而刺绣越发长进。比喻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出自金·元好问诗:“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⑰商宝意:商盘(1701—1767)字苍雨,号宝意,浙江会稽(今绍兴)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官至云南元江府知府。商盘精于音律,善谈笑,所至必倾倒名士,曾与袁枚交往甚笃。风流卷雅,自幼工诗,出入于元、白、苏、陆间,乐府歌行尤瑰丽纵恣,迭宕自喜。所著篇什甚多,后经删汰,尚存三千首,为《质园诗集》。⑱摘其疵累:指摘其中的毛病。⑲“袁太史”句:袁枚曾授翰林院庶吉士,故称。仲小海:袁枚之文友,生平不详。其人幽默诙谐,多有妙语,散见于《随园诗话》中。⑳草亡木卒: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到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凋零死去。卒(zú),死亡。[21]“君子”句:见《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意译为,孔子说:“君子的遗恨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称颂。”所谓人生在世,名利二字耳,惟君子爱名,名扬则德耀;小人贪利,利令智昏矣。[22]曹蜍、李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庾道季云:“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便可结绳而治,但恐狐狸、貉啖尽。”曹蜍、李志都是东晋书法家,与王右军同时,书亦争衡。李志字温祖,江夏钟武人。仕至员外常侍、南康相。两人皆憨厚而缺乏才智,做官而功业不显。他们不是被人厌恶,只是不如廉颇、蔺相如出众而已。[23]铅石:一种印刷术。此处指刻印出版。[24]义山香山:李商隐字义山,白居易晚号香山居士。[25]雅:《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雅是正声雅乐,即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26]宣圣:汉平帝元始元年谥孔子为褒成宣公。此后历代王朝皆尊孔子为圣人,诗文中多称为“宣圣”。相传孔子曾“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序易传”。[27]束脩:古代学生与先生(老师)初次见面时为表示敬意所奉赠的礼物。私塾先生多以“束脩”维持生计。脩同“修”。[28]冀(jì):希望。[29]官廨(guān xiè):官署,官吏办公的房舍。[30]著雍涒(yūn )滩(见下页):中国古代“岁星太岁纪年法”中的一个专用词,相当于干支纪年法中的“戊申”年。此处具体指1908年。著雍,对应十天干之“戊”,涒滩,对应十二地支之“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