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

到家

家门不幸多年事,一入家门尽上心。赖有诸孙时绕膝,无须解愠鼓瑶琴[54]

注释:①沙井:在今南昌市东湖区,赣江东岸。②西山:又名逍遥山,位于南昌市新建区,赣江之西,被称为江南最大的“飞来峰”。③怔忡(zhēng chōng):中医病名。患者心脏跳动剧烈的一种症状。谓惊恐不安。④携筇:拄杖。筇(qióng),竹杖。宋·刘子翚《携筇》诗:“晨起偶无事,携筇出潭川。”⑤涯涘(yá sì):水边;岸。边际,尽头。⑥听行止:谓随波逐流,任船漂泊。⑦九洲:南昌老城区赣江抚河之“洲”。王勃《滕王阁序》:“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民国十五年的地图标注有潮王洲、新洲、大洲、黄泥洲、黄牛洲、打缆洲、杨家洲、新填洲、里洲。“九洲”之中,唯潮王洲最大。由于潮水冲积,形成洲滩。《江城旧事》载:三村水净沙明,草秀木异。每阳春二三月,桃花盛开,士子携酒遨游,无异虎邱元墓看梅。宋·李石《仙巢》诗:“群仙各分化,一笑芳菲留。”⑧手车:人推的独轮车。⑨将军渡:在南昌西湖区沿江中大道。因西晋大将军温峤在此登岸而得名。⑩由:经过,经历。百花洲:南昌东湖之中有三座小岛,合称百花洲。后将东湖风景区称之为百花洲。历代文人多所吟诵。南北朝雷次宗《豫章记》:“东湖,郡城东,周回十里,与江通。”⑪去:离开。此谓不忍离去。⑫提壶鸟:即鹈鹕。一种水鸟。宋·秦观《戏云龙山人》诗:“芳草未应羞鹎鵊,潜鳞终是畏提壶。”一种山鸟。宋·王质诗注云:“身麻斑,如鹞而小,觜彎,聲清重,初稍緩,已乃大激烈。”唐·白居易《早春闻提壶鸟因题邻家》:“厌听秋猿催下泪,喜闻春鸟劝提壶。”宋·梅尧臣《提壶鸟》诗:“山路暗松筱,幽禽语前後。上言劝提壶,下言劝酤酒。”浮白:汉·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原意为罚饮一满杯酒,后亦称满饮或畅饮酒。封径苔:谓曲径通幽,苔藓满路。⑬宦游:指离乡求官奔波在外。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张芾,名黼侯,字小浦。陕西泾阳人。清道光进士,曾任江西巡抚,殁于同治回乱。江忠源,字岷樵,湖南新宁人,晚清名将。曾转战太平军于湖南、湖北、江西,累升至安徽巡抚。后守庐州,城破投水自尽,谥忠烈。⑭去:离开。江西省城:即南昌府。⑮南康府:宋置南康军。元升南康路,明初废为西宁府,寻曰南康府,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清因之,故治即今星子县。清末辖星子、都昌、建昌(今永修县)、安义四县。⑯星子:清星子县,南康府治。背倚庐山,面临鄱阳湖。汉属淮南国豫章郡柴桑县,隋唐属浔阳县,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升星子镇为星子县,隶江州南康军,明清隶南康府。2016年5月,撤星子县,设庐山市,由江西省直辖,九江市代管。庐山:又名匡山、匡庐,是中华十大名山、避暑胜地。地处今江西庐山市境内,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含鄱口、三叠泉、芦林湖、五老峰、黄龙潭等均为著名景观。翳障:犹障蔽。指云雾。删:除也。此谓云开雾敛。⑰数条银瀑:庐山瀑布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秀峰瀑布、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落。尤以三叠泉气势最为壮美。春季少雨,故曰“数条”。九叠锦屏:李白《庐山谣》诗:“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⑱鹿洞:即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唐贞元间,洛阳人李渤在此隐居读书,养一白鹿,颇通人性。本无洞,因地势低凹,俯视若洞,故称“白鹿洞”。后李渤为官江州刺史,广植花木,造亭台楼阁。南唐始创“白鹿国学”。北宋太宗御赐《九经》等书。南宋淳熙六年(1179),朱熹知南康军,率百官造访书院,修复白鹿洞,并自任洞主,苦心经营,影响后世几百年。元末,书院毁于战火。明清时数度维修,办学不断。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帝变法,改书院为学堂。白鹿洞书院旋即停办,洞田归南康府中学堂。清末宣统二年(1910),废白鹿洞书院名称,改称江西省高等林业学堂。书院于1903年停办。辛亥革命后,书院藏书大部葬于火灾。抗战时期,又遭日军破坏,合抱大树毁坏甚多。解放后,白鹿洞书院得到保护和三次大维修,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蠡湖:鄱阳湖古称彭蠡泽。⑲欸乃(ǎin ǎi):摇橹声。唐·元结《欸乃曲》:“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题注:“棹舡之声。”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亦指棹歌,划船时歌唱之声。宋·陆游《南定楼遇急雨》诗:“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欸乃下吴舟。”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听长笛一声何处发,歌欸乃,橹咿哑。”⑳大姑塘:初称贞女浦,即今九江市濂溪区姑塘镇,近代口岸。位于庐山东麓,鄱阳湖西岸。量船:丈量船只的大小抽取关税。[21]此诗旨在讥刺关吏的贪婪和势利。渔家小船抽税无漏,官商大船则直接放行,默不作声。[22]三夹口:当为九江至黄冈段某处长江渡口。此诗描写源瀚北归途中甥舅二人溯江而上,深夜泊舟三夹口,遭遇雷雨的惊险情景。[23]篷:船篷。雷鞭:指雷电。砰訇(pēng hōng ):迅雷声;狂风暴雨声。[24]轩轾(xuān zhì):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引申为高低轻重。《小雅·六月》:“戎车既安,如轾如轩。”朱熹集传:“轾,车之覆而前也。轩,车之却而后也。凡车从后视之如轾,从前视之如轩,然后适调也。”此谓船只颠簸如车之倾覆。[25]篙师:撑船的熟手。杜甫《水会渡》诗:“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26]庚寅:即光绪十六年(1890)。五更:3-5时,天将明时。[27]黄州:清黄州府,治今湖北黄冈市黄州区。详前注。[28]齐安郡:即黄州。唐天宝初改黄州置,乾元初复为黄州。诗忆曹瞒:曹操小字阿瞒,故称。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诗作于赤壁之战前夕。赋忆苏:指苏轼《赤壁赋》。[29]二客坂泥:《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三分壁火:赤壁之战,周瑜火烧曹营,乃为三国鼎立之决战。规模:此谓疆界;胜负。[30]楚异吴:谓湖北(楚地)与江西(吴地)风物不同。[31]洪都:即南昌。[32]雪堂:苏轼在黄州的新居。黄堂:古代太守衙门中的正堂。此指黄州府衙。快哉亭:北宋元丰六年(1083),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所建。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竹楼:北宋文学家王禹偁被贬黄州,有《黄冈竹楼记》云:“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未遑:来不及。[33]汉阳府:治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地处今武汉市西南部,与汉口、武昌隔江鼎立构成武汉三镇。汉阳东濒长江,北依汉水,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晴川阁:位于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始建于明。与武昌蛇山黄鹤楼隔江相望。[34]龟蛇:即龟、蛇二山。[35]崔诗:唐·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6]江汉关:汉口海关,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中国从闭关走向开放的载体。咸丰十一年(1861),英国政府根据《中英天津条约》第10款,迫使清政府将镇江、九江、汉口辟为对外贸易口岸,并分设海关。楚督:晚清名臣、洋务派首领张之洞。自光绪十五年(1889)八月由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在湖北执政18年。火轮船,汽船的旧称。[37]武昌:清武昌府,湖北省省城。地处今武汉市城区东南部,与汉口、汉阳隔江相望。[38]翰:此谓文章翰墨,指公文书札等。东汉·许慎《说文》:“天鸡,赤羽也。”《逸周书·王会》:“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皋鸡。”周虎旅:西周召虎统帅的军队。召虎,周宣王时名将、贤臣,任大宗伯。淮夷不服,宣王命召虎领兵出征,平定淮夷。晋龙骧:指西晋龙骧将军王濬。太康元年(280)正月,率水陆大军自成都沿江而下,兵无血刃,一举攻灭孙吴。此两句赞张之洞文韬武略。[39]三楚:战国楚地疆域广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此泛指湖广。詟(zhé):震慑。两洋:西洋与东洋,法国和日本。光绪九年(1883)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因力主抗争任两广总督。后奏请调前任广西提督冯子材、总兵王孝祺等援桂,取得镇南关大捷。光绪二十年(1894)8月1日,中日宣战后,张之洞曾奏请派马队“驰赴天津,听候调遣”。极力反对割让台海,建议起用百战之将刘永福。[40]伧父(cāng fù):犹言村夫。洋人招商局:1872年12月,清廷批准李鸿章奏折,设立轮船招商局。是晚清自强运动中第一家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从事长江及南洋客运和漕运等项运输业务。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以及国外的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处,资本共计420余万两。自1872年创立,到1949年终结,产权变化纷繁芜杂。商人购买洋船后(或与洋人合伙购买),多托洋行出面,领承舟船牌行驶,主要是为了避免报捐交税。故民间有“洋人招商局”之谓。[41]汉口:即汉口镇,是汉阳府下汉阳县属地。由汉口乘船沿汉水西北行,直达襄阳。晚清利用天然水道通行木帆船,后有商营小轮航线,可达蔡甸、仙桃等地。[42]大别山:位于华东地区,地处鄂豫皖交界,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东视南京,西隔武汉。范围包括安徽六安、安庆,湖北黄冈、孝感,河南信阳等地。[43]荡荡:浩大貌;空旷貌。水奔突涌流貌。疆臣:负镇守一方重责的高级地方官吏。清代称总督、巡抚为封疆大吏,省称疆吏或疆臣。张香涛: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1889年至1907年任湖广总督。在英、德支持下,成为后起的洋务派首领。督鄂期间,着力扶持民族工业,并筹办芦汉铁路。制军:明、清时期总督的称呼。[44]樊城:清代樊城为襄阳县辖镇,在汉水中游北岸,即今湖北襄阳市樊城区,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誉。襄阳:清湖北襄阳府,治襄阳县城(今襄阳市襄城区),在汉江南岸。[45]望岘亭:在樊城镇,今为“襄阳码头万里茶道”申遗的亮点之一。[46]粉本:中国古代绘画施粉上样的稿本。唐代吴道子曾于大同殿画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玄宗问其状,奏曰:“臣无粉本,并记在心。”米颠:北宋书画家米芾的别号。绘画源出董源,画山水人物,自成一家。[47]武关:春秋时称少习关。位于陕西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称为“秦之四塞”。武关北依少习山之岩险,东、西、南临武关河谷之绝涧,山环水绕,险阻天成,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清·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扼秦楚之交,据山川之险。道南阳而东方动,入蓝田而关右危。武关巨防,一举而轻重分焉。”[48]刘季:汉高祖刘邦,字季。《史记·高祖本纪》:秦二世三年,怀王(楚义帝熊心)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啗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又与秦军战於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49]逐鹿:谓争夺天下。《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四采芝人:即商山四皓。秦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见秦政苛虐,乃隐于商雒,曾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50]七盘山:即七盘岭。位于蓝田县南,是商於古道第一险阻,由商洛入蓝田至西安的必经之路。[51]和尚铺:位于今宁夏泾源县六盘山镇312国道和固隆公路交汇处。吴将军庙:即吴玠吴璘将军庙。当为左文襄公西征时所立。[52]和尚原:在今陕西宝鸡西南。富平之战失败后,二吴将军扼守和尚原,于绍兴元年(1131)击败金兀术十万大军,使女真铁蹄遭遇了自灭辽破宋以来的首次惨败。文襄:左宗棠谥号。此句谓左公当年西征途中戎马倥偬,一时误将和尚铺当作和尚原,故在此地修建吴将军庙。[53]幕中:此指陕甘总督幕府。稽古:即考古。考察古代的事迹,以明辨史实及盛衰之理,为今所用。稽,考也。唯诺成风甘错铸:谓那些幕僚在左公面前唯唯诺诺,望风承旨,宁可铸成大错,也不愿匡谬于他。[54]解愠(jiě yùn):指消除怨怒。《孔子家语》: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雍正帝《夏日勤政殿观新月作》诗:“勉思解愠鼓虞琴,殿壁书悬大宝箴。独览万几凭溽暑,难抛一寸是光阴。”

辛卯 光绪十七年(1891),时年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