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苏诗后

书苏诗后

甫仕言归老未归,一生事半与心违[37]。出罗犹自矜毛羽,肯学渊明鸟倦飞[38]

注释:①无灰酒:不放石灰的酒。古传发酵酒控制酸碱度,以石灰为之。其操作法有二:坐灰、清灰。在酿酒时,遇酸碱度适中,无须再加石灰,即称无灰酒也。无灰酒是发酵类酒中黄酒的佳品。②雷宫保:陕西固原提督雷正绾(1829—1897),官至太子少保。移驻河州:光绪二十一年(1895)七月,甘肃循化撒回倡乱,席卷湟中、河州(今甘肃临夏)、狄道州(今甘肃临洮)一带,陕甘总督杨昌濬“檄各路募土勇助战守,电令提督雷正绾往河州镇慑”。十月,杨因镇抚不力被开缺回籍。雷以督剿无功,革职留任。事见《清史稿》。③东方正多事:此指中日甲午战争。光绪二十年(1894),时宪历甲午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派兵入朝,蓄意挑起战争。1894年7月25日爆发丰岛海战,甲午战争开始。 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则仓皇迎战,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清廷被迫求和,慈禧太后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之《马关条约》。④欃枪(chán qiāng):彗星的别名。喻指叛乱、动乱。古人认为彗星是凶星,主不吉。《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天尽头:天边。指极遥远的地方。清·黄遵宪《下水船歌》:“年来足迹遍五洲,浮槎曾到天尽头。”⑤隆德城:即隆德县城,清属陕西省平凉府,今属宁夏固原。位于六盘山西麓,静宁州之东。东望关陕,西眺河洮,南走秦州,北通宁朔,襟带秦凉,拥卫西辅,有“关陇锁钥”之称。⑥崇墉:高墙;高城。墉,墙也。⑦兵燹:指因战乱而遭受焚烧破坏的灾祸。燹(xiǎn),兵火、战火。雉堞(zhì dié):泛指城墙。古代城墙的内侧称宇墙或女墙,而外侧则称垛墙或雉堞。倾欹(qīng qī):倾斜,倾覆。⑧逆旅:客舍;旅店。比邻:近邻,街坊。⑨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⑩前岁:前年。杨宫保:杨昌濬,官至太子太保。光绪十四年(1888)二月,杨昌濬调补陕甘总督。视师:谓督率军旅。⑪沙塘铺:即今宁夏隆德县沙塘镇。卜龟:谓灼龟甲卜吉凶。韩愈《送石处士序》:“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⑫晋人谋去绛:绛,绛城,晋国都城。故址在今山西襄汾县。清·阎若璩《潜邱札记》:“《史记》云:献公始都绛,绛即太平县南晋城是。余亲历其地,遗址宛然。”此为汉初在故绛废墟上重建的临汾城,即今晋城遗址,非指今临汾市。《左传·成公六年》:“晋人谋去故绛”。亶父告居岐:古公亶父,姬姓,名亶(dǎn),又称周太王,豳(bīn)人。文王之祖,周王朝的奠基人。因戎狄威逼,亶父率领族人由豳(今甘肃宁县)迁到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北),复修后稷、公刘之业。⑬叹噫:因不解而感叹。⑭嗣:继也。咸去截补宜:谓终于决定重修,将原来拆拆补补的权宜之计一律否决。⑮四围:四周。三里小其规:谓方圆三里初具规模。⑯郛郭(fú guō):外城。仍:沿袭。⑰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小墙。《释名释宫室》:城上垣,曰睥睨,亦曰女墙,言其卑小比之于城。次第:依次,接着。浚:疏通,挖深。隍池:城池,护城河。⑱肇:开始。戎氛动岛夷:指中日甲午海战。⑲制军:清总督称呼。征调:征集、调用人力或物资。帑金:钱币。多指国库所藏。帑(tǎng),古时收藏钱财的府库。⑳余项:额外的开支。坐令:犹言致使;空使。[21]茅茨: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22]遗黎:劫后残留的人民。保障谁:靠谁保障。[23]寄声:犹寄语。令尹:泛称州府等地方行政长官。按,程敏达,字颖斋,安徽阜阳人。光绪二十一年署任固原知州,二十二年卸篆。精于战略,足备边防。时源瀚为固原五原书院教谕,故有此语。哭登陴:登陴,登城防守。陴(pí),城上的女墙。《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三》:王君釿代郭知运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判凉州都督事。开元十六年冬,吐蕃寇陷瓜州,执刺史田仁献及君釿父寿,杀掠人户,并取军资及仓粮。又进攻玉门军及常乐县。仍纵僧徒使归凉州,谓君釿曰:“将军常欲以忠勇报国,今日何不一战?”君釿闻父被执,登陴西向而哭,竟不敢出兵。[24]神林铺:即今隆德县神林乡政府驻地。海城警:光绪二十一年(1895)五月,海城县(今宁夏海原县)回民李昌法等叛乱,越狱焚署杀知县,入隆静,城中戒严。[25]兵机:用兵的机谋;军事机要。梦梦:昏乱,不明。[26]城垣:城池的墙垣。[27]肆:肆虐。谓造反。[28]都阃:都阃府。清代正四品武官都司的别称。阃(kǔn),特指城郭的门槛。喻指统兵在外的将军。[29]竹醉:栽竹之日。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可种竹,《齐民要术》所谓竹醉日也。”陆游《葺圃》诗:“曾求竹醉日,更问柳眠时。”五原讲院:即固原五原书院,始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今固原市第一中学前身。《宣统固原州志》:“李瀛字松舟,湖南巴陵人。光绪十六年署任,十七年卸篆。筹修书院,定文社章程,有政绩可考。”[30]严更:督警夜行的更鼓。《文选·班固》:“周以钩陈之位,卫以严更之署。”形神交惫:犹身心俱疲。[31]青:指油灯青荧的光线。[32]龙盾:画有龙的盾牌。《诗·秦风·小戎》:“龙盾之合,鋈以觼軜。”毛传:“龙盾,画龙其盾也。”赴敌:此指镇压海城回乱。虎皮:讲席的代称。《宋史·道学传一》:张载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谈经:谈论儒家经义。《宋史·曾几传》:“几独从之,谈经论事,与之合。”[33]来朝:明早。宋·范成大《豫章南浦亭泊舟》诗:“来朝风一席,随处且浮家。”合:合当,应该。回辕:调转车头回家。双雏:两个孩子。兴儿启儿:尔兴、尔启,源瀚之孙。[34]六盘山:即陇山,古称陇坂。地处今宁夏南部、甘肃东部、陕西西部,主峰六盘山在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境内,海拔2928米。 山体大致为南北走向,长约240公里,是陕北和陇西黄土高原的界山,及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黄河水系的泾河、清水河、葫芦河均发源于此。古代盘道曲折险峻,六重始达山顶,故名。[35]陟(zhì):登高。《诗·周南·卷耳》:“陟彼崔嵬。”崔嵬(cuī wéi):指高峻的山。计:前后共计。[36]帝座:亦作“帝坐”。古星名。属天市垣。即武仙座α星。战国甘德、石申《星经》:“帝座一星在市中,神农所贵,色明润。”此双关语,亦指关帝庙。俾(bǐ):使。[37]甫仕言归老未归:谓苏轼自早年初仕为官即赋诗言归,然而至老却未见其真正归隐过。苏东坡言归诗例句:《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何时归耕江上田,一夜心逐南飞鹄。”《答任师中次韵》:“已成归蜀计,谁借买山资?”《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世事渐艰吾欲去,永随二子脱讥谗。”《除夜病中赠段屯田》:“归田计已决,此邦聊假馆。”《次韵张十七九日赠子由》:“官事无穷何日了,菊花有信不吾欺。”《赠写御容妙善师》:“不须览镜坐自了,明年乞身归故乡。”《春菜》:“明年投劾径须归,莫待齿摇并发脱。”《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其四:“归耕何时决,田舍我已卜。”苏轼自嘉祐六年正式进入仕途至元丰二年罹祸“乌台诗案”,期间先后经历签判凤翔府、直史馆判官告院、开封府推官、杭州通判、密州知府、徐州知府、湖州知府等职,仕途还算平顺。但在他此期的诗歌创作中却时常出现意欲归隐的诗句。有人分析认为,在他涉及归隐的诗歌中,也往往涉及对时政的失望,以及对虚度生命却不能有所作为的忧愤。他所谓归隐其实只是对仕途不满的一种发泄抒情方式。在他心目中,建功立业的价值远高于归隐。甚至到了元丰六年,苏轼在贬居黄州期间还写下“世事饱谙思缩手,主恩未报耻归田”(《喜王定国北归第五桥》)的诗句。诗人在无尽的党争中坐对流逝不止的生命,却看不到自己的未来,这让他很恼火,所以才说要归隐。可见他的归隐,有负气、被动、无奈的成分,与陶渊明那种人生价值的主动选择有极大不同。[38]出罗犹自矜毛羽: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64岁的苏轼从海南儋州量移广西廉州安置,渡海北归,其友人郭祥正有《闻苏子瞻北归次前韵以寄》:“秋霜春雨不同时,万里今从海外归。 已出网罗毛羽在,却寻云迹帖天飞。”表示无比关切。苏轼在贬谪途中收到郭诗感慨万千,曾唱和二首寄之。其一,“早知臭腐即神奇,海北天南总是归。九万里风安税驾,云鹏今悔不卑飞。”自比扶摇搏击九万里风云的大鹏,后悔至今不能低飞。其二,“可怜倦鸟不知时,空羡寄鲸得所归。玉局西南天一角,万人沙苑看孤飞。”见《苏轼诗集》卷四十五《次韵郭功甫观予画雪雀有感二首》。翌年,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病死于贬谪迁徙途中常州。肯学渊明鸟倦飞:此句既是问东坡,亦源瀚扪心自问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丙申 光绪二十二年(1896),时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