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夏日游归言志
携酒文屏山上,濯缨陇水河中。诗成搔首问苍穹,肯与渔樵为侣? 人是义阳分派⑥,家承参政遗风⑦。藏书万卷课儿童,深院花香鸟语。
注释:①此作及后“思亡姬”之词,皆悼蜀中所娶如夫人,尔黼、尔相之母也。②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诗人感怀于战乱,但恨回天无力也。③霖雨:甘雨,时雨。比喻济世泽民。《尚书·商书·说命上》:爱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汉·孔安国传:“霖,三日雨。霖以救旱。”李白《赠从弟冽》诗:“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④刘伶,魏晋时沛人,“竹林七贤”之一。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礼法”表示蔑视。⑤醉翁亭:在安徽滁州,以欧阳修《醉翁亭记》而名闻天下。独醒:此谓己不善饮,或是双关语。《楚辞·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⑥义阳分派:王续宗,王曜南十三世族祖,以胄监为罗山尉,明武宗时战死,敕赠忠贞义阳侯,罗山县令。故云“义阳分派”。⑦参政遗风:王瓆,王曜南九世族祖,崇祯末任湖广分巡武昌监军道佥事。明朝在各省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分领各道,故各道负责长官皆称“参政”。参政遗风,谓王瓆等先祖遗留下来的修身齐家、忠君爱民,进能舍身报国、退能澹泊自守的良好风范。
博达游记
受庆龙 著
受庆龙(1882—1952),字云亭,晚号普陀逸僧。静宁县威戎镇受家峡人。清末秀才。兼善诗文书画。少年时游学于平凉柳湖书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夏,随伊犁将军长庚出师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任陆军督练处测绘科长,代办将弁学堂监督兼陆军小学堂测绘教授。曾师事新疆布政使王树楠,协助其编纂《新疆图志》。光绪三十四年(1908)夏,与好友同游博克达山(今天山博格达峰),庆龙赋诗言志,留下了《博达游记》,后由新疆官书局结集出版,存诗28首,辞气慷慨,多抒感愤。宣统三年(1911)十月,庆龙投身辛亥革命。民国元年(1912)正月,同刘子厚奔赴秦州(今天水市),出示两湖同乡公函,劝说黄钺起义,宣布秦州独立,随即成立甘肃临时军政府,庆龙任军政司厅长。民国14年(1925),庆龙在平凉镇守使张兆钾部任参谋,设计释放进步人士高桂滋。此后庆龙加入陕军,响应北伐。北伐战争后,军阀混战愈烈,民生愈益凋敝,庆龙愤然而往普陀山为僧。后应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军长高桂滋之请出山,任十七军少将参议,参加长城抗战,屡立战功。民国32年(1943),庆龙返归故里,定居县城。后倡议编修《民国静宁县志》,致力地方公益事业,为民称道。新中国成立后,当选静宁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应邀出席甘肃省第一、二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此后,积极动员群众参加土地改革运动。1952年二月病逝于家,享年71岁。县党政机关书赠“为民捐躯”的挽幛。庆龙一生爱诗,手稿在“文革”中被焚烧殆尽,仅存《博达游记》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