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说》[30]
武子过庭王浑喜,座中钟氏极无耻[31]。果教新妇配参军,未必生儿能胜此[32]。
注释:①火神庙:在原州城南门外迤西庙滩。火神即祝融。州尊:匡翼之,字策吾,湖南湘潭举人。光绪十七年授知固原州,二十一年卸任。在任时,与雷少保(雷正绾)经营五原书院,好学重士,学校感之。其治事也,悉除苛累,政成民和,旋以道员赴任广东。教读之命:知州任命源瀚为五原书院讲席。②《孟子·离娄上》:“人之忌,在好为人师。”莫辞:无法推辞。③逼:急迫;催促。④日躔鹑首:日躔,太阳视运动的度次。躔(chán)),次也。鹑首,十二星次之一。指朱鸟七宿中的井宿和鬼宿。古以为秦之分野,指秦地。亦指农历五月上旬。古代认为太阳至鹑首之初为芒种。芒种在五月初,故称。《清史稿》卷五十·时宪六:“日躔鹑首,为建午五月,螳螂生,鵙(jú,似伯劳)始鸣,反舌(百舌鸟,乌鸫)无声,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凡六候。”小年:指端午节。鸡骨:比喻嶙峋瘦骨;瘦弱的身体。《虞初新志》卷一引清无名氏《小青传》:“今兹鸡骨,殆复难支。”⑤假:犹准假。恫瘝(tōng guān):病痛,疾苦。《书·康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孔传:“恫,痛;瘝,病。治民务除恶政,当如痛病在汝身欲去之,敬行我言!”⑥赋性:天性;品性。疏慵:疏懒;懒散。清·姚鼐《怀陈伯恩》诗:“壮年车马剧驰奔,晚节疏慵日闭门。”春温:指春暖之时。⑦昨腊:端午节,又称地腊节。《云笈七签》卷三七:“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七月七日名道德腊,十月一日名民岁腊,十二月八日名侯王腊。此五腊日并宜修斋并祭祀先祖。”失计:失算,失策。衡从:纵横。⑧披豁:敞开胸襟。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诗:“天涯喜相见,披豁对吾真。”仇兆鳌注:“披豁,即开心见诚之意。”磊块:比喻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明·李世熊诗:“与君尽美酒,浇此磊块胸。”⑨穷年:全年;一年到头。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兀坐:独自端坐。唐·戴叔伦《晖上人独坐亭》:“萧条心境外,兀坐独参禅。”宽场:使人心情畅快的场合。⑩空濛:迷茫貌;缥缈貌。⑪史迁载笔崆峒:史载,元鼎五年(前112年),太史令司马迁侍从汉武帝巡行西北,至陇西,登崆峒。《汉书·武帝纪》:“元鼎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遂逾陇,登空同,西临祖厉河而还。”⑫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明末蓟辽督师。万历四十七年(1619)中进士,后以自荐任职辽东,得孙承宗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因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朱由检即位后重新起用,于崇祯二年(1629)击退皇太极,解京都之围后,魏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施反间计,最终被明思宗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袁崇焕作为抗清名将,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被处死后北京百姓争相抢食他的肉,后又受到乾隆皇帝的赞赏。历史评价褒贬不一。毛文龙(1576—1629),字振南,一名伯龙,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祖籍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今临汾市襄汾县),明朝末期将领,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官至左都督平辽总兵官。曾开创军事重镇东江镇,在与后金的战争中颇有战功,但为人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饷过多。后被袁崇焕矫诏所斩。明·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毛文龙径袭辽阳,旋兵相应,宁锦之围解,文龙与有力焉。此出于崇焕之自陈,剧称其牵制之功,则文龙何可杀耶?文龙杀而虏直犯京城,明知而故悖之,崇焕之祸,其真自取耳!”⑬蔡九霞:蔡方炳(1626—1709),字九霞,号息关,江苏昆山人。明末山西巡抚蔡懋德之子。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以病辞。韬晦穷居,好学不倦,尤留心政治性理。工诗文,兼善隶草。著有《耻存斋集》,及增订《广舆记》二十四卷等。陈眉公:陈继儒(158—1639),字仲醇,号眉公。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等。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中和疏旷,用墨明洁隽朗;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⑭汲修主人:昭梿(1776—1833),字汲修,自号汲修主人。满清贵族。好文史,精通民俗典章,与魏源、龚自珍、纪昀、袁枚等名士有往来。有《啸亭杂录》十五卷。靳:吝惜,不肯给予。专擅:不请示或不经上级批准而擅自行动。按此记,是陈眉公索画值而不得,乃败坏毛文龙于乡党董其昌,然后董又将陈语告诉其门生袁崇焕,袁遂决意杀毛也。⑮春秋责备贤者:《新唐书·太宗本纪赞》:“《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谓《春秋》对所谓贤者要求更为严格。旧时在对人提出批评时常用此语,表示敬重对方之意。⑯文龙军皮岛:皮岛,在鸭绿江口东之西朝鲜湾,也称东江。明末皮岛位于辽东、朝鲜、后金之间,北岸海面八十里即抵后金界,其东北海即朝鲜,关联三方,位置冲要。今属朝鲜,改名椴岛。毛文龙以皮岛为根据地,招纳汉人,取得镇江大捷,开镇东江,总兵关外,声势渐盛。董其昌言:“毛文龙以二百人夺镇江,擒逆贼,献之阙下,不费国家一把铁、一束草、一斗粮。立此奇功,真奇侠绝伦,可以寄边事者!如此胆略,夫岂易得?使今有三文龙,奴可掳,辽可复,永芳、养性可坐缚而衅之鼓下矣。”虎负嵎:虎背靠山曲。《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赵岐注:“撄,迫也。虎依陬而怒,无敢迫近者也。”后以喻人凭险顽抗。⑰说项:替人说好话或说情。宋·杨敬之《赠项斯》诗:“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唐诗纪事》载:项斯,字子迁,江东人。始,未为闻人。谒杨敬之,杨苦爱之,赠诗云云。未几,诗达长安,明年擢上第。尽谀:极尽阿谀奉承。⑱孰疑信:相信谁说的是真的,谁说的是假的。置之姑:“姑置之”的倒装。⑲一字一缣:一个字索要一匹缯帛。谓文酬极高。缣(jiān ),双丝的细绢。《新唐书·皇甫湜传》:裴度修福先寺,将立碑。即请皇甫湜斗酒,饮酣,援笔立就。度赠以车马缯彩甚厚。湜大怒曰:“自吾为《顾况集序》,未常许人。今碑字三千,字三缣,何遇我薄邪?”度笑曰:“不羁之才也。”从而酬之。文人习气:谓文人多贪图名利,甚或见利而忘义也。⑳却金:此用“杨震暮夜却金”之典。杨震字伯起。遽:仓猝。此谓平白无故。汝污:即“污汝”,污蔑你。[21]怀宗:崇祯帝死后庙号怀宗,后改毅宗、思宗。市磔:古代的酷刑。此指凌迟处死。弃市,即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磔(zhé),分裂肢体。浑良夫:春秋时卫国大夫孔文子的仆人,美男子。孔文子娶卫太子蒯聩之姊,生子悝。孔文子卒,良夫通於悝母。太子在宿,悝母使良夫於太子。太子与良夫言曰:“苟能入我国,报子以乘轩,免子三死,毋所与。”与之盟,许以悝母为妻。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闰十二月,太子蒯聩与浑良夫潜回卫国,胁迫孔悝发动政变,蒯聩被立为国主,是为卫后庄公。庄公即位后,驱逐旧臣,宠信浑良夫,不恤民情,导致国内动荡不安。庄公为聚敛财物,听从浑良夫献计,以择立太子为名,诱召流亡于外的太子疾及诸公子回国,欲夺其宝器。太子疾回国后,劫持卫庄公,请杀浑良夫,庄公被迫应允。四十二年(前478年)春,太子疾奉庄公之命请浑良夫聚会,乘机将其诛杀。是年,卫庄公蒯聩亦死于内乱。事见《史记·卫康叔世家》。此两句谓崇祯之杀袁崇焕,无异于“卫人冤杀浑良夫”,看似冤枉,其实是自作孽不可活。[22]孔耿:孔有德和耿仲明,辽东人,毛文龙部将。毛死后,于崇祯四年(1631)发动兵变,不久投降后金,皆受封为王。尚沈:尚可喜和沈世奎,毛文龙部将。尚官至广鹿岛副将,后航海归金,封平南王。沈继黄龙后接任东江总兵,欲加害于尚,被其部下侦知,尚遂有去意。沈世奎后战死于皮岛。[23]聚六州铁不成错:聚铁铸错,形容失误无可挽救。《五代史·罗绍威传》:“帅魏博牙军骄恣,尽杀之,由此势弱,曰:聚六州四十二县铁,铸一个错不成。”铸,铸造,把金属熔化后倒入模具内制成器物;“错”,本指周代的一种货币“错刀”,亦即刀形铜币,借喻后果严重的失误,为双关语。[24]戮力:协力,通力合作、合力、尽力。巩:巩固也,此指捍卫。燕都:即北京。[25]诏小子鸣鼓攻其徒:此谓董其昌理应宣布袁崇焕枉杀毛文龙的罪状,遣责或声讨于他。《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26]区区善书究何补:此谓董其昌善于书画实在是微不足道,相对于国家大事,终究没有补益的。[27]杨朱:杨姓,字子居,战国初思想家,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个人主义的先驱。主张“贵己”、“重生”、“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其见解散见于《列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在战国时期,杨朱学派独树一帜,与儒墨相抗衡,卫道之庄周,宗儒之孟轲皆曾加排斥与攻击。《庄子·骈拇》:“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棰辞,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而已。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孟子·尽心》:“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28]异端:古代儒家称其他学说、学派为异端。《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朱熹集注:“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焦循补疏:“各为一端,彼此互异。”末世:一个朝代的末期。[29]斯害惟知为我,虽逃未见归儒:谓杨朱之学的害处在于一味鼓吹我为我,这种极端利己主义的思想正符合当今末世之人的胃口;纵或有不信仰杨朱之学者,也未必就见得归心于儒家之学。《孟子·尽心》:“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斯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30]世说:《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等编著的笔记小说。今传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至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变,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鲁迅称赞《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31]武子:王济字武子,司徒王浑次子,晋文帝司马昭之婿。官至骁骑将军、侍中。勇力超人,文词俊茂,风姿英爽,气盖一时。过庭:喻承受长辈的教训。典出《论语·季氏》,孔鲤“趋而过庭”。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孙,曹魏司空王昶之子。西晋初名臣、将领。钟氏:钟琰,颍川人,王浑之妻。曹魏太傅钟繇曾孙女,父徽,黄门郎。她聪慧弘雅,博通经籍,善于啸咏,礼仪法度,为中表所推崇,有《钟夫人集》五卷。《世说新语·排调》:王浑与妇钟氏共坐,见武子从庭过,浑欣然谓妇曰:“生儿如此,足慰人意。”妇笑曰:“若使新妇得配参军,生儿故可不啻如此。”[32]新妇:钟琰自称。参军:指王浑之弟王沦。
乙未 光绪二十一年(1895),时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