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贵有言外意、味外味。先生所写《西江月·夏夜不眠再吟》云:“石火光中寄命,蜗牛角上休争。世上那有千龄翁?何必互相憎恨。酷热不曾入梦,扇风怕损精神。饥蚊饿蚤不相容,瘦骨任它摆弄。”十年动乱中,邪气笼罩,坏人横行,打砸抢抄,好人受灾,多少无辜,横遭迫害。此词为“造反派”揪去陪斗归来所写,那是多么现实。过来人回味此词,真有言穷而意无尽之感。诗如《闻唐山地震》“地替天公整顺民”,亦极含蓄慰藉,寓意深刻。84生辰,亲属团聚一堂,自谓为多年来最畅快之一日。随吟六言《感天吟》一首:“头上满天星斗,心中一片天良。此心无忧无虑,喜共地久天长。”欢愉之情,溢于言表。四句用三“天”字,并不重赘。尤其任国务院参事,移居劲松新居后,起居安适,不时承接各方人士访谈,兴致勃勃,时有新作公诸报章杂志,或报好友,思路开阔,内容新颖。如抗战胜利40周年,心怀欣慰之情由侄女、孙女扶护去军事博物馆参观抗战史迹展览,看到许多殉国老友照片,感从中来。口占一绝,题留言:“一寸山河一寸血,斑斑血史昭日月。我来掬泪荐忠魂,欣见故人画凌阁”(载1985年9月12日《爱国报》)。《题照》云:“风雨十年梦,余生老惊心。伏枥羞俯首,强项报知音。”表现“壮心不已”。又一首《题照志感》云:“肢残志不残,按剑忆当年。欣剪平生恨,立马喜峰关。”自志“周末家人欢聚,孩子以汽枪习射助兴,央余校姿,并拍照片。忽忆五十年前衔命北上劳军,时日寇陷张北、丰台,又大举南犯喜峰口。宋哲元躬亲督战,余亦策马随行,亲见敌溃情景,快愉难禁。”再如《面壁中华地图有感兼寄台湾旧友》“凝眸海棠叶半缺,伤心往事共谁说。因果是非且莫谈,掉帆击桨争团结。”都是触景生情。回味往事,表现着一片爱国爱民之心,对祖国统一,尤为梦寐以求。如《寄海外故人》有“往事如烟去,来者有千秋。相逢争一笑,同根泯恩仇。”案头满堆报章杂志书刊,与港澳及海外进步人士往来不少。阅读的想的做的都是有利于团结、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后以《读报集句》为题,成诗四句:“恩仇同根,共存共荣。相逢一笑,泽被子孙。”在历尽沧桑的晚年,仍排除老病侵扰,谋为祖国统一大业,力作贡献。

李飞舟注:此文为王克江先生所著《李世军先生生平》之部分章节,经作者同意,用作本书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