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言此地有神仙,石室曾将至道传。凤辇昔来黄帝驾,龟台今剩广成泉。风云渺渺西天路,星宿煌煌北斗躔。太古青山依旧在,游人何处去参玄前二律系同治壬戌诗原稿,以年远忘记,未编入。今从六叔家访得之,补录于此。光绪戊申二月十五日,男曜南谨识。

王氏讳源瀚,字奋涛,号海门,甘肃静宁岁贡讳连珍子。由咸丰壬子科优贡,登光绪丙子科并带补甲子科亚魁。丙戌科成进士,以知县即用签分江西,为南康令。自戊子履任以来,振兴文教,月课诸生,县考一千余人,试卷必亲自校阅。尤尽心于词讼,不轻用重刑。每公出,轻骑简从,居民不扰。南康东关地极饶沃,囊来游牧之马践踏民田,为恶甚巨,为设方力止之。有会匪黄某在外滋事,匿入本城釐金局,笑谈之下,挥令武生王懋南执至公署,讯有确据,星夜带营兵数十人,解送南安府究治,时余党尚多耳,而目之无敢动者。讼棍刘老九,诬陷善良,屡长刁风,拿获重惩,人皆叹服。己丑调廉晋省,绅民遮道款留,制牌匾以志德政,有“琴镜高悬”、“泽遍蓉江”等语[21]。庚寅春,请假回籍,宦囊余资,分给亲族。凡地方有义举,靡不乐为。生平性至孝,事父母不离左右。父殁,母魏氏患目疾,朝夕侍奉无倦容。丙子冬,部铨正宁县学训导,告终养,不出,或劝入都,亦不从。迟至十年之久,养亲事毕,始应丙戌科会试,获中式,乃宦游江右[22]。前御史安太史维峻赠一对联云:“移孝作忠,不负所学;居敬行简,以临其民”,御史此联,盖略传其梗概矣[23]。所著有《六戊诗草》,藏于家。历主阿阳、五原各书院讲席,卒年七十一岁。子曜南,乙未科进士,河南即用知县,因告近养亲,改掣四川[24]。孙八人,尔兴、尔启,庠生;尔振、尔全、尔宏、尔益、尔黻,俱业儒;尔相尚幼[25]。曾孙五。

注释:①劳力劳心:指体力和脑力劳动。《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通“露”)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②志铭文称:墓志铭、挽幛、祭文之类的统称。③紫府:道教称仙人所居。晋·葛洪《抱朴子·祛惑》:“及至天上,先过紫府,金牀玉几,晃晃昱昱,真贵处也。”旧物:指家传的故物。比喻珍贵之物。青毡:喻清寒贫困者。此借指塾师。《晋书》卷八十:王献之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④门户:此谓教书育人。殷怀:殷切的期望。属(zhǔ ):古同“嘱”,嘱咐,托付。⑤高平:平凉的古称。应田太尊观风作:见前注。⑥雉堞:泛指城墙。崇隆:高,高起。清·黄景仁《池阳写望》:“池阳山水窟,石城郁崇嶐。”肃远:寓镇远、威远之义。关河:引申为山河之意。山即陇山,河即泾河。控:控制;屏障。西京:西安的古称。⑦凫浴:游鸭泛水。崆山:崆峒山。有玄鹤洞。⑧汉帝游携司马笔:汉帝,汉武帝刘彻。《汉书·武帝纪》:“元鼎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遂逾陇,登空同,西临祖厉河而还。”太史令司马迁侍从。唐宗战用邺侯兵:唐宗,此指唐肃宗李亨。邺侯,唐朝李泌,贞元三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封邺县侯,时人呼其“邺侯”。李泌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南岳第钦赐的隐士。天宝中,自嵩山上书论施政方略,深得唐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官。为杨国忠所忌,归隐名山。安禄山叛乱,唐肃宗至平凉郡,收集陇右监牧马数万匹,招募勇士五百人,军威始振。遂即位灵武,召李泌参谋军事。《新唐书·李泌传》:“肃宗即位灵武,物色求访,会泌亦自至。 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入议国事,出陪舆辇,众指曰:‘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帝闻,因赐金紫,拜元帅广平王行军司马。”⑨残碑断碣:残缺的石碑。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摩挲:抚摸。韩愈《石鼓歌》:“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⑩石室:岩洞。传说中的神仙洞府。晋·葛洪《神仙传·广成子》:“广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之山石室之中。黄帝闻而造焉。”⑪凤辇:仙人的车乘。晋·王嘉《拾遗记·周穆王》:“西王母乘翠凤之辇而来。”黄帝驾:黄帝轩辕氏的车驾。龟台:灵龟台,崆峒“八台”之一。见前注。广成泉:位于崆峒山原问道宫之下,泉水清澈见底,相传是广成子浴丹处。⑫煌煌:明亮辉耀貌;光彩夺目貌。《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明星煌煌。”朱熹集传:“煌煌,大明貌。 ”躔(chán):天体的运行。《方言十二》:“躔,历行也。 日运为躔,月运为逡。”⑬太古:远古。《史记·秦始皇本纪》:“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参玄:泛指探究哲理。唐·杨炯《王勃集序》:“扬子云之暮年,遂起参玄之叹。”扬雄晚年曾仿《易》著《太玄》,故云。同治壬戌: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时宪历壬戌年。光绪戊申:清德宗光绪三十四年(1908),时宪历戊申年。⑭岁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明清两代,一般每年或两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资深的廪生(廪生是生员之一种,给予廪粟)升国子监肄业(有规定名额),因称岁贡。 由于大都挨次升贡,故有“挨贡”的俗语。⑮咸丰壬子科:此指清文宗咸丰二年(1852)督抚会考。优贡: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清制,每三年各省学政於府、州、县在学生员中选拔文行俱优者,与督抚会考核定数名,贡入京师国子监,称为优贡生。经朝考合格后可任职。与岁贡、恩贡、拔贡、副贡合称“五贡”。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嘉善谢金圃侍郎墉,乾隆十六年以优贡应南巡召试列第一,赐举人,授内阁中书。”《清史稿·选举志一》:“贡生凡六,曰: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例贡。”光绪丙子科:光绪二年(1876)乡试。带补甲子科:甲子科,同治三年(1864)乡试,因陕甘回乱未举行,故曰“带补”。亚魁:乡试第六名举人。⑯丙戌科: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科。知县即用:清代铨选官员有“即用”之制。谓遇缺即可补用。《清会典·吏部六·文选清吏司》“凡选,有即选”原注:“凡奉旨即用之员,不论双单月,遇缺即选。”《清会典事例·吏部十七·满洲铨选》:“又谕昨引见新科进士名单内有点记名者,朕看诸人皆有年纪,人尚可用,著以知县即用。”签分:抽签分配制度。⑰月课:明、清时州县学每月对学子的课试或对武官武艺的考校,由知州或县令亲自主持。⑱词讼:词诉诉讼。此指法律适用及量刑裁判。《淮南子·时则训》:“(立秋之日)命有司脩法制,缮囹圄,禁奸塞邪,审决狱,平词讼。”轻用:轻易使用。⑲会匪:在古代和近代史上,中外官方文书和某些私人记述中,往往把民间秘密结社及其成员称为“会匪”。匿(nì):隐藏;躲藏。釐金局:厘金局,又叫“厘捐”,或“厘金税”,是清政府对通过国内水陆要道的货物设立关卡征收的一种捐税。相当今之税务局。执:拘捕;捉拿。讯:此指审讯。⑳讼棍:指唆使别人打官司,借以从中取利的恶棍。[21]己丑:光绪十五年(1889)。调廉晋省:谓卸任解职,赴省述廉。遮道:犹拦路。指地方百姓挽留官吏。款留:谓殷勤留客。[22]中式:指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或中进士。江右:江西,指长江以西地区,古人以西为右,故又称江右。长江自金陵以上至九江一段为南北走向,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古有中原进入南方吴地的主要渡口,江之西地区称为“江西”。[23]安太史维峻:安维峻(1854—1925),字晓峰,号盘阿道人,甘肃秦安县人,清代著名谏官。光绪六年(1880)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光绪十九年(1893)任福建道监察御史,性情耿直,不阿权贵。中日甲午之战前夕,支持光绪皇帝为首的主战派,连续上疏六十五道,最著名的是《请诛李鸿章疏》,《请明诏讨诿法》。上书声震京都,却因言获罪,被革职发派张家口军台。时人以“陇上铁汉”四字相赠,大刀王五及京城应考文人为之送行。二十五年(1899)后,主讲陇西南安书院,在家乡办学,辛亥革命中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总纂《甘肃新通志》(100卷),著《谏垣存稿》、《望云山房诗集》等5部。鲁迅盛赞他是“中国的脊梁”。太史,翰林的敬称。移孝作忠: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居敬行简:内心严肃,办事简要。《论语·雍也》: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24]乙未科: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科。掣:抽。此指抽签分配。[25]业儒:以儒学为业。唐·戴叔伦《南野》诗:“家世素业儒,子孙鄙食禄。”

学古轩诗草

王曜南 著

王曜南(1862—1927),字有轩,号午天,静宁州城人。南康令源瀚之子。 自幼受父严教,博览群书。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二十一年(1895)中进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三月二十三日,闻《中日马关条约》签字,在京1300多名举子进行请愿活动,联名上书,史称“公车上书”。甘肃举人61人在请愿书上签名,王曜南亦在其中。同时甘肃举人76人联名写了《请废马关条约的呈文》,曜南具名第九。是年中进士,以四川即用知县去成都候差,充任粥厂(慈善机关)厂长。奏派朱窝屯员,委管孔撒、麻书、白利三土司,兼带土勇,管理赋讼等事,有仁誉。甘孜番夷聚众滋事,单骑安抚;东谷土司因讼行贿,查出杖责。从此上下悦服,民心安定。三十二年(1906)春,辞官归里,地方举为咨议局议员,甘肃省第一届议会议员。宣统元年(1909),复选为资政院议员。鉴于时局,乃提议移民开垦新疆以实边防,适清室革鼎。民国成立,退归家园,教诲八子。忽九年冬(1920年12月16日晚8时),海原大地震波及静宁,全城屋宇几尽,倒塌死伤居民七百余口。丰年谋复兴家舍,而外更倡议重建文庙,功亏一篑,而军事兴矣,遂败垂成。寻卒。善诗词,工书法。所著有《学古轩诗草》行世,甘肃省图书馆有藏。为人急公好义,诗风古澹清新,颇得尊公真传。元配威戎方氏,生六子:尔兴、尔启、尔振、尔全、尔宏、尔益;蜀中所娶如夫人,生两子,尔黼、尔相。尔全,静宁一中创始人,尔黼,民国兰州农校校长,皆陇上知名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