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

励志

青灯渐可亲,秋夜读书频。科第虽由命,文章自有神。一生不勤学,万事总输人。缅古知名士,丁年半苦辛

注释:①即《资治通鉴》。②六经:指《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和《春秋》。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三代:此指夏、商、西周三个朝代。《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写起,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③乡试: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因考期多在八月,故又称秋试、秋闱。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式者称为“举人”,获得选官资格,均可参加次年京师会试。④林和靖:名逋,北宋著名诗人,仁宗赐谥“和靖先生”。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阮刘:汉时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迷不得返,望山上有一桃树,遂采桃充饥。后遇二女子相邀,至暮宿于其家。半年后二人返乡,子孙已历七世。⑤孔子自卫返鲁。过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奏《猗兰操》曲。⑥尼山:孔子降生于尼山,故以山名指代孔子。⑦陶令:东晋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其《饮酒》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⑧宋·韩琦《九日小阁》诗:“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⑨砭针:治病刺穴的石针。比喻指出错误,以求改正。⑩戴鳌山:《列子·汤问》中有龙伯国大人钓六鳌,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的故事。《列仙传》:“巨灵之鳌,背负蓬莱之山,而抃舞戏沧海之中。”《楚辞·天问》对此而问曰:“鳌戴山抃,何以安之。”后以喻鳌头独占,金榜题名。⑪槐花黄:古代指士子忙于准备科举考试的季节。唐代长安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回家,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习业作文,直到当年七月再献上新作的文章,谓之过夏。时逢槐花正黄,因有此语。唐·李淖《秦中岁时记》:“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复献新文,求拔解,曰:‘槐花黄,举子忙。’”元·马致远《黄粱梦》:“策蹇上长安,日夕无休歇。但见槐花黄,如何不心急?”⑫丁年:指成年、壮年。汉·李陵《答苏武书》:“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庚戌 道光三十年(1850),时年2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