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读海门先生《六戊诗草》,知苏瑰之有子也。继读午公《学古轩诗草》,益见其诗之渊源有自也。盖公以名进士,现宰官身,槐庭有荫,易代犹存。予下车阿阳之后晤,其古道昭昭,照人颜色,即知为此邦之贤大夫,心焉敬之。追后,公复应省议员之选,不获见者将三月矣。兹公之哲嗣言卿于予辞职后,以公之诗见示,乃知公之诗学古有获,平澹增趣。读其九老会饮歌,是得江山之助,不特有八仙歌之音节,且可与白香山之九老媲美矣。至公筮仕西川,为政以德,可于东厂煮粥一诗见之。又读其资政院赋怀,力争刑案省议会,言志群而不党,是公之立言,与诗可以并传矣。予素不文,惟忆曩者仕宦陇右,曾闻海门先生之名;今读公之诗,见公之为人,如见海门先生。不揣谫陋,爱题数言,岂敢曰序。

中华民国六年一月岁在丙辰小除夕,古闽道山姚家琳敬题

注释:①苏瑰(639—710),一名瓌,字昌容,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朝宰相。据《松窗录》:唐中宗曾召宰相苏瑰和李峤两子进见。两子时皆年幼,皇帝让他们背几句书上的名句。苏瑰子苏颋答之以“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李峤子则莫名其妙地应了句“斮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中宗感叹道:“苏瑰有子,李峤无儿。”此化用其意,是说读了王源瀚的诗,乃知其必有非凡之子。②槐庭:指三槐堂王氏。北宋学者王祐颇得太祖赵匡胤赏识,官职不断升迁。后因事失宠,改知襄州。王祐赴任前在其宅院内手植槐树三棵,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果然。槐庭有荫,谓先人之荫庇。③哲嗣:贤明的后人。王言卿,名尔兴,王曜南长子。④八仙歌:即杜甫之《饮中八仙歌》。⑤九老:亦称“香山九老”。相传唐武宗时,白居易等九位七十岁以上的文友在洛阳龙门之东的香山结成“九老会”,会饮赋诗为乐。⑥筮:用蓍草占卦。古人将出外做官,先占卦问吉凶。后称初次做官为筮仕。⑦姚家琳,又名幼仲,字道山,福建侯官人。工诗能文,民国五年(1916)任静宁县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