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教育的含义

一、营地教育的含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个性化的教育需求越来越多,这些新的教育需求催生了多种多样的教育创新,营地教育也在此应时而生。当前,营地教育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对营地教育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例如,在大多数家长看来,营地教育是一种户外体验活动,能够让孩子锻炼体能,学习户外知识。在青少年眼中,通过营地教育能够结交很多伙伴,一起参与活动,相互帮助、共同成长。1998年,美国营地教育协会(American Camp Association,简称ACA)将“营地教育”定义如下:“营地教育是一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为主,为学员提供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培养学员的领袖力,以及领袖力所需要具备的自尊、信心和勇气等,帮助每一位营员获得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灵方面的成长。”营地教育的边界很难界定,从“泛营地教育”的角度而言,营地教育包括了研学旅行、校外素质教育、户外拓展活动、社会实践、游学、夏冬令营及教育旅游等多种形式。可以说,营地教育的主题、形式、活动内容,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不论何种形式的营地教育,其教育属性都是最重要的特征。在“体验式学习”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营地教育成为一种被越来越多人接受的新型的教育模式,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不可或缺的第三种教育力量。基于此,我们认为,青少年的营地教育是以团队生活为基础、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要教育方式,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为实践依据,由专业师资组织开展的促进青少年发展的各类素质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融合教育性、创造性、娱乐性于一体,鼓励、引导青少年探索自己的潜能,在团队中发展自己的领导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帮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心,提高共情能力,提升青少年和自己共处、和家人共处、和他人共处的能力。

青少年营地教育活动应围绕“青少年的发展”这一核心目标展开,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其人际交往、问题解决、适应社会的能力。而营地教育的活动设计要紧紧围绕营地教育目标展开,依据青少年发展需要,依托营地建设环境,设计模式新颖、引人入胜又有教育意义的营地教育活动,真正让青少年接受“体验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