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促进营地导师的全面成长

一、反思促进营地导师的全面成长

辛苦的初体验

鳗鱼老师在营地教育中深耕8年了,带过很多的营地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下面是一次访谈中的对话——

问:您还记得第一次上台讲课的情况吗?

鳗鱼:我第一次带的营地就是一个特别大的营地。我表面淡定,但是内心其实在打鼓,脚都在发抖。我非常重视营地中的课程,上营地之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备课。不管吃饭、走路,还是上厕所,脑袋中想的都是备课的事儿,甚至连着半个月说梦话都是讲课。有孩子问,老师,你是第几次带营地了?我说,是第一次。孩子说,看不出来呢。其实都是表面装作很淡定。

问:当时有没有难忘的经历?

鳗鱼:当时的课程安排,一个老师一整天都要讲话。讲到第四天的时候,我的嗓子已经完全说不出话来,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还好最后一天的思维导图课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孩子们自己练习,但是导师还是要讲一个多小时的课程。最后,我只能把一些重要的话打在屏幕上。那一个多小时,孩子们基本是看着屏幕听完的课。

问:您真是辛苦了。那您后来是怎样改进的呢?

鳗鱼:第一次讲课没有经验,才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虽然孩子们对课程没有提任何的意见,特别是对前几天课程的评价很高,但我还是进行了反思。我反思了讲课过程中应该如何更好地分配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把最重要的精力放在哪个环节上,既保证教学效果,又能让我更加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经过调整后,我又连续带了3个营地,再也没有出现过那样的情况。

鳗鱼老师在“天使领袖”营地中

从对鳗鱼老师的访谈中可以看出,对于新入营地的导师,即使准备得很充分,营地中也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的情况,因此,进行积极的教学反思非常重要。反思能够促进营地导师和课程之间进行更多的对话,为课程改进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和实践策略;反思也能够帮助营地导师不断改进、完善教学行为。对导师的成长而言,反思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营地导师在反思中,不断促进个体和课程、和学员的互动,得到更多专业上的成长。所以说,有必要建立一定的反思机制,作为营地教育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西方教育领域兴起“反思”思潮,倡导将“反思”作为教师发展的手段,以此推动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唐纳德·舍恩(Donald Schon)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了著名的反思性实践理论,在全球掀起了反思性教育改革的热潮。舍恩指出,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对教育实践加以审视、分析、批判和调整,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自己的教学的过程。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结果,进而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反思性实践理论不仅应用于教师教学中,目前也已被广泛用于心理咨询、企业管理等领域。

我国教育界对教师的教学反思也提出了要求。在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课程评价提出“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这是基础教育中对学科教师教学反思的要求。营地教育虽然不同于学校系统的学科教学,但是其教育属性也要求营地导师具备教学反思能力。

1.反思促进导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促进教师个人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营地导师自身专业发展来说,反思是一个提炼总结优秀经验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自己的专业短板,以便进一步通过学习弥补知识和技能漏洞的过程。

反思中成长

清花老师是一名资深营地导师,在一次年轻老师培训中她分享到——

我们有一位老师,她平时说话语速较快,声调也高。一拿起麦克风讲课的时候,语速就更快,从音响中听到的就跟高声部唱rap一样。起初其他人告诉她的时候,她并不相信。后来在复盘反思的时候,她听到了自己的录音,用四个字总结道:“不忍卒听。”有了问题,当然应该解决。她用什么方法解决呢?她把每次要讲的东西在课前边试讲边录音,然后自己再听。不仅听自己的,也听别人的。后来,她不仅说话语速慢了,而且整个人在营地课堂上也表现得更加从容。她说这些进步要感谢每次的课后反思。直到现在,她也保持着边试讲边录音这个习惯。

在课程的标准化培训中,我们也常常用反思的方法来促进导师的成长。比如,要讲课的导师需要在所有人面前试讲,负责培训的老师会及时反馈和点评,然后开展集体反思,分别从课程重难点的清晰程度、台风、互动形式、授课思路、课程目标的实现等方面进行回应。这种方式能够最快、最有效率地促进导师的成长。

清花老师(右九)为年轻导师进行培训

营地教育的过程中,导师必须不断进行反思。只有不断反思,导师才能快速成长,才能更加清楚如何给学员更多的支持。同时,对问题的反思,还能促进问题及时解决,这样可以快速迭代课程,减少错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反思提升课程研发水平

反思不仅会促进营地导师的个人专业成长,也有利于营地课程的研发。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认为,反思是一种特殊的问题解决过程。在营地教育中,通过反思可以得出新的经验,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能够快速提升营地课程的品质,让营地教育活动能够更极致,给学员更好的体验。

爱是需要练习的

“家族魂”是一项以家庭为单位学习的营地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塑造家族系统中的代际传承和家风家训,打通子孙辈与祖辈之间的隔阂,同时激发孩子对于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一次课程结束后,家长们提出对于这门课程的需求是通过学习增进和孩子的亲子关系。针对家长的需求,课程的教学和研发导师共同反思应如何提升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互动。经过对整个课程的复盘,以及从家长和孩子那里收集到的信息,导师们确定了课程的重点:要让亲子都意识到,亲子之间的良好互动与有效沟通,不管对于父母还是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需要进行学习的,而且需要不断练习。于是,“家族魂”课程中的活动课“听见你声音”出炉。整个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父母和孩子之间进行沟通的能力。活动结束时,一个孩子上台分享道:“以前和爸妈沟通的时候,总觉得是对牛弹琴,觉得他们很不懂我,但是在今天的练习中我发现了,这是因为他们也需要学习如何沟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爸爸妈妈也是一样。今天,我第一次发现爸爸真的在听我说,然后认真地表达他的想法。我愿意和爸爸妈妈一起进步,让我们的家庭更美好。”

“家族魂”课程现场

营地导师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捕捉到学员的需求,在集体反思中调动不同的知识,让彼此的思想在一起碰撞,开发出“听见你声音”活动课。反思并积极践行,促进了一堂新课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