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教育的特点

二、营地教育的特点

青少年营地教育以青少年群体为教育对象,主要采用体验式的教育方法,让青少年在体验式的课程中发展能力。当前,青少年营地教育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体验性

营地教育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青少年产生多重感官的体验。这种体验中的学习使青少年不脱离现实世界,以此习得更多现实世界中所需要的能力,例如芬兰的“我和我的城市”(Me & My City)项目。这个项目建设了一个微型城市,孩子在这个微型城市从事某种职业、作为居民在这里模拟生活。这个项目在芬兰备受赞赏,成为评估孩子社会能力、工作生活能力、未来职业倾向等方面的重要手段。这种基于现实世界创设的情境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真实地展示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重塑自我。

我要对团队负责

“PVP商战”是一个模拟真实公司运营的营地课程,这个课程让孩子自己组建公司,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招聘、组建生产和销售团队、裁员,分析客户需求,设计产品,核算公司利润、流水等商业运营工作。整个过程全部采用真实货币,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进行交易,自负盈亏。这是一个并不简单的游戏,在“PVP商战”课程中,孩子们理解了商业活动的不易,也懂得了很多生活中的道理。

大圣第一次参加“PVP商战”的目标是:“我要去商战当老板!”此时的他,除了初来乍到的兴奋,对自己将要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无所知。商战第一天,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大圣凭借自己良好的人缘很快就招到了员工。但挫折很快就找上了门——由于在招人环节没有和员工明确工作内容,没有仔细计划本公司产品的成本、利润,大圣的公司很快破产。在宣布公司破产的时候,很多员工选择离开大圣,大圣也因为发不起工资愧疚不已,这个平时嘻嘻哈哈、大大咧咧的大男孩沮丧至极。他知道自己并不是为了玩一玩才来商战的,而是真实地想体验商业活动。可是之前的一切似乎都太随意了,自己不仅没有对招来的员工负责,也没有对自己负责。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失败打倒,失去了站起来的勇气。我大圣现在虽然破产了,但是我会好好总结经验,东山再起!”在中场休息的分享会中,大圣当众表态,决定再拼一次。这一次,他和员工约定工作范围,并且分析上一次失败的原因,找到控制成本的关键,同时督促员工制作出高质量的产品;他也和销售一起跑市场,向每一个过路人不厌其烦地推销自己的产品。这一次,这个看起来总是“不正经”的孩子,为了对公司、对员工、对自己负责,付出了十二万分的努力,认真对待每一个客户、每一个员工。商战结束的时候,大圣所在的团队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大圣说,在商战中,他学会了不畏惧失败,也学会了如何管理团队。“名次是不是第一已经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我要对和我一起奋斗的团队负责。”当他有力地说出这句话时,他在这门课程中的收获也就不言而喻了。

青少年阶段正是商业观、金钱观形成的关键时期,“PVP商战”中,他们需要直面这些商业规律、金钱概念,以及成年人社会的一些规则,这有利于他们对商业产生正向而独特的认识与理解。

2.社会性

营地是一个有序运转的大社区,青少年一旦进入这个场所,就要面对接待、入营介绍、每日活动分组和项目分组,以及住宿、餐饮、安全、医疗救护、生活辅导等生活情境,在这个生活情境中,他们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可见,营地不仅是一个物理场所,还是一个小社会。在这里,孩子们需要快速和同伴组建团队,并且一起完成相应的任务和课程。从物理场所到社交场所,这个适应的过程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研究表明,青少年阶段的人际关系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营地教育中的任务通常不是靠个体就能完成的,往往需要团队的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团结协作、行动一致。所以,要想出色地完成任务,就要求青少年之间相互认同、相互赞赏、相互信任,这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团队意识,引导青少年主动和他人交往、学会倾听、学会分享,等等。

大圣:孤军奋战永远比不上一群人的同心合力

我今年16岁了,我以前一直认为自己挺不错的,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总是认为我有高人一等的天赋。但一次又一次的好机会摆在我面前,我却因为胆怯错失。

带着这份自负,我来到了这里,第一次看到这么开放的营地,实在是难以接受。台上的人跳的舞,讲的理论知识,一开始我嗤之以鼻,最让我费解的是为什么他们可以拉下面子做这些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跳舞、游戏在我的眼中并不能解决什么。后来,我参加了一个营地,我做了那个小组的“国王”,在每一个活动中我都冲在第一线,每一次上台的机会我都尽力去把握。在台下我也没闲着,不停呐喊、欢呼,就为了可以给小组加上几分。但结果还是挺失败的,因为尽管我愿意走上舞台、愿意给团队赚取分数,但是我忘了身为团队领袖,要看到身边的人,要接纳身边的人,要带着团队一起往前冲,而不是只有我一个人。那次营地让我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我意识到我的世界里并不只有我自己,还有朋友、同学、导师,一个人的孤军奋战永远比不上一群人的同心合力。我慢慢发现,那个总是自以为是的我,眼睛里开始有了别人,我开始懂得思考别人的感受,开始明白什么是领袖。这一切都要感谢那次的营地活动。

一个团队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但不绝对是“一加一等于二”。在团队中,我们往往能够成长得更多。不仅是个人的成长,还有团队的成长,而团队的成长又会促进个人的成长。对于大圣来说,在营地中,他明白了身在团队中,不该只有自己一人往前冲,而是应该和团队一起,在关注自己内心的同时,还需要去关注别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