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总结
营地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把课堂搬到营地,其教育目的是让青少年在体验中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完成自我认知,收获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成长。在营地教育中,可以让孩子和大自然接触;可以让他们建立真正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可以让他们在一种对青少年友好的环境中放松自我;可以给他们玩耍的时间,给他们发泄情绪的时间和空间;最重要的是允许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让他们跟随自己的热情前进,而不是总被父母和老师命令接下来该做什么,因为青少年应该学会为自己负责。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不在乎孩子的分数是不现实的。然而,孩子们的生活日益处于一种极端的微观管理之下,各种新技术如大数据等对他们的生活、学习管理到了极致。在这样的高压下,孩子们的学习信心反而被打击,创造力被扼杀。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通过校外活动来为孩子补充学校无法开设的课程与无法培养的能力。营地教育正是这类创新教育的一种。营地教育对提升青少年的自信、自尊、独立性、领导力、社交技巧、冒险精神、环境意识、自我价值感和决策能力等都具有显著效果。而这些能力,正是他们在未来作为社会人适应这个世界,作为主人翁引领世界变革、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所必须具备的底层能力。
本章要点
1.学校以外的各种机构和社会生活应该去弥补学校教育在促进人的终身发展方面的不足。
2.营地教育是以团队生活为基础、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要教育方式,以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为实践依据,由专业师资组织开展的促进青少年发展的各类素质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融教育性、创造性、娱乐性于一体,鼓励、引导青少年探索自己的潜能,在团队中发展自己的领导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帮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心,提高他们和他人的共情能力,提升青少年和自己共处、和家人共处、和他人共处的能力。
3.营地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把课堂搬到营地,其目的是让青少年在体验中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完成自我认知,收获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