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韧性的培养

三、青少年心理韧性的培养

1.提供冒险的机会

青少年对于一切冒险的事情都非常感兴趣,他们可以通过冒险的行为获得同龄人的认可,通过体验冒险让自己有机会看起来像个成年人,当然,他们也可以通过冒险来学习更多的技能与问题解决的方法,让自己变得更厉害。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必须在智力、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感受外在的世界,以获得第一手的体验和感受。当一个孩子在生活中不敢和父母表达真实的感受,羞于在同学面前讲话,不愿意去尝试解答复杂的数学题,不肯尝试阅读晦涩难懂的古文作品时,这个孩子很难发展出高水平的心理韧性。因此,要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冒险机会。

“真空中”长大的蜗牛

蜗牛最近遇到了同学们的嘲笑。他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升到重点高中的重点班,可是同学们却嘲笑他每天上下学还要父母接送:“瞧你一米八的大高个儿,却还让妈妈接送,你不觉得尴尬吗?你是怎么好意思走到校门口的?连女生都不如,鄙视你。”

蜗牛是在父母的严密保护下长大的孩子,他非常听父母的话,与同伴没什么交流。按照妈妈的话来说:“你只需要好好学习,其他的事情一律不用管。那些学校里的课外活动、学生会竞选什么的都会影响学习。”于是蜗牛一直专注于学业成绩,忽略了生活里的其他方面,学校举办的很多活动他都不敢去参加,只能羡慕其他的同学。

遭到同学的嘲笑之后,他感到非常羞愧,回家就跟妈妈提出要自己上下学,却遭到了妈妈的强烈反对。听到妈妈的反驳,他不敢再提要求,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房间。

蜗牛只能继续忍受着同学们的嘲笑,久而久之,情绪越来越差,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看到蜗牛妈妈对于已经上了高中的蜗牛上下学的态度,我们就能够想象蜗牛成长在怎样一个密不透风的家庭中。蜗牛遭到嘲笑,却完全没有能力应对和解决,也无法排解自己郁闷的情绪,更没有办法说服妈妈,成为他自己本该有的样子。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无论是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有些孩子在坚韧的环境下成长,有些则在敏感的环境下成长。当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安全且适当的冒险事件,他就更容易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更愿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像蜗牛这样在“真空”中成长的孩子,他对于外界是极度敏感的,任何一件小事情在他心里都会被放大,他内心的恐惧让他无法拥有足够的自信,以及挑战困难的能力,更无法为自己设立目标,为目标而努力。而另一些在坚韧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在不断地挑战中渐渐明晰自己的能力,反思自己的目标和行为,为自己的每一次努力而骄傲,这一类青少年更容易获得下一次的成功。

“幸存者”的骄傲

一项游学课程中设计了这样一堂课:经历徒步走完16公里、又进行36小时的“饥饿游戏”后,孩子们参加了“幸存者晚宴”。晚宴上,一个孩子这样说道:“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能徒步走完16公里,我更没有想到我会在徒步之后还能完成36个小时的‘饥饿游戏’。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特别伟大!特别幸福!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挑战过自己,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父母帮我安排好的。我甚至从来不知道什么叫饥饿,我只知道我生活中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学习,做错一道题都会让我心里难受。可是这两天,我却挑战了比做题困难得多的事情!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种感觉太棒了!”

“幸存者晚宴”现场

冒险者更相信自己的判断和能力,冒险者更清楚自己行为的后果,冒险者更欣赏自己和他人,冒险者自信且独立。在徒步和“饥饿游戏”中,青少年们经历了对任务的恐惧、不断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不断受挫之后,他们获得了胜利的喜悦以及对自己的极大肯定。这些冒险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非凡。这些经历了巨大挑战并且成功的青少年比那些被过度保护的青少年更有心理韧性。

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青少年们的冒险精神,并且提供适当的冒险机会。要让他们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去体验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事件。他们在面对挑战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更有自信,更善于和他人交往,更乐于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更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为之努力。

2.和孩子进行更深的心灵链接

在对青少年心理韧性的研究中发现,青少年的重要社会关系人(父母、老师等)通过信任、关注、支持和积极沟通能够与孩子建立更深的心灵链接,帮助孩子提升心理韧性。发展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在与他人有良好的链接中长大的孩子,内心会很脆弱,外表却霸道无礼:他们处于多重复杂的矛盾当中。他们既希望自己被他人理解,又不希望自己完全暴露;他们会有非常勇敢的时刻,也会有特别害怕的时候;他们有的时候敏感,有的时候看起来又非常强势;同样地,面对外面的世界,他们既恐惧又想挑战。同时,青少年易冲动的特性也会让他们的一些冒险行为看起来很让父母担心。因此,在青少年教育的整个过程中,理解青少年的这些特性并给予支持,是帮助他们明晰自我、获得安全感的基础。

与青少年建立心灵链接的策略主要有以下五种:

·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青少年,即使他们的行为有问题;

·帮助青少年克服困难;

·从青少年的视角尝试理解他们的世界;

·保持对青少年的好奇,而不是贴标签;

·多一些肢体的触碰(如拥抱)。

孩子,我相信你

在一堂叫作“选择的力量”的挑战课中,曾经出现过很多不敢面对挑战的孩子。该课要求他们每个人为自己设立一个目标,通过多重难关,最终到达终点。课堂中,每次都有一部分孩子主动选择上台接受挑战,还有一部分孩子则只是观战。

小K,一个初三的男孩子,看起来高高壮壮,眼神中却充满了怀疑与不自信。他选择了观战,全程都作壁上观,似乎那一切都与他无关,而他的妈妈站在离他不远的地方,看起来很失望。

可当小K看到第一个孩子流着泪和汗,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来到目的地的时候,他的眼神里开始有光,慢慢地他眼里充满泪水。当其他孩子一个又一个挑战成功的时候,他在台下泣不成声。

老师问他:“小K,你为什么哭?”小K回答说:“我看到别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我却在旁边无所事事,特别惭愧,我不敢尝试,我怕让我妈妈失望。”老师上前拥抱小K,对他说:“我相信你的内心里是愿意努力的,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小K听到这句话后满脸震惊,他抬起头看着老师坚定的眼神,慢慢地笑了。这时候小K对着所有人大声说:“从来没有人相信我,但今天,我要开始相信我自己——我一定可以做到!”

“选择的力量”课程现场

当我们和孩子的心灵链接足够深入的时候,我们的情感就已经传达给了孩子。就像那位老师,她看到了孩子内心里“要变好”的渴望,看到了小K希望得到肯定与鼓励,她用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坚定的眼神、一句信任的话语给予了小K力量,和他完成了深度的心灵链接,小K将其转化成了“我一定可以做到”的自信。

向孩子传递“我相信你”和“我知道你一定行”的信息,会使孩子更愿意面对困难,并且勇敢挑战。

3.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每一个心理韧性水平高的青少年都渴望承担责任,成为一个有担当的“成年人”。他们更懂得为他人考虑,更清楚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要面对的现实以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不守时的小立

小立在同学家玩,和妈妈约好下午4:30一起去游泳。妈妈4:30到了小立同学家楼下,可是小立打来了电话:“妈妈,我们一会还要去小一家,明天我们再去游泳吧?”妈妈无奈地同意第二天再去。第二天下午妈妈提前下班,去接小立游泳,可小立半个小时之后才姗姗来迟。小立妈妈很生气,却也无可奈何。她很怕说了责备的话,伤害了孩子。

小立没有遵守时间,让妈妈连续两天牺牲自己的时间,而迁就他那随心所欲的行为结果。即使是这样,小立妈妈仍然不敢和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更不敢要求孩子。我们都知道,很多青少年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家长会因为孩子的行为伤心、愤怒。可能家长做了所有能够支持孩子的事情,却依然无法换来孩子的一句感激。这与家长的溺爱有关。真正的爱,伴随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承担后果的无条件的爱,则无法培养出一个负责任的孩子。小立妈妈的反应无法让小立明白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影响,更没有让小立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负相应的责任。而一个无法为自己负责任的孩子,也是无法战胜生活的困难的。

在营地教育中,应为“责任与爱”设置相应的规则与惩戒。这些规则都在告诉青少年:“我尊重你,因此不能帮你承担过错。”同时,也在告诉他们:“你们已经长大了,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木兰老师“以身承责”

在一次游学营地中,木兰老师带领的小组出现了散漫现象:孩子们经常早晨集合迟到,参与课程专注度也不高。木兰老师一直坚定地告诉孩子们规则,却从不指责他们。直到有一天面对团队挑战,几个小组进行比赛,排名垫底的小组由带领老师替代受罚。木兰小组的孩子们由于比较散漫,参加比赛并没有认真投入,不出意外地成了团队挑战的最后一名。木兰老师什么都没有说,直接上前接受惩罚——做俯卧撑。

这个时候,小组的孩子们开始紧张起来,随着木兰老师俯卧撑做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累,孩子们一个一个开始流泪……自此之后,木兰小组每一次团队挑战都拿到了理想的名次。

木兰老师以身承责,让孩子们意识到团队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没有经历说教,没有经历批评,却学会了承担责任。

营地学员进行团队挑战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散漫的青少年最终学会了承担责任。他们在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心灵链接、对规则的敬畏、对目标的渴望以及为小组付出的态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建立了自己的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会让他们更愿意面对挑战,更清楚自己的能力。青少年可以从这些承担责任的事情中得到确认感,这种确认感会支撑他们为后续的行为负责,最终落脚在更大的责任当中,如家庭责任、社会责任。

责任感更能够激发起青少年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一名昵称为“主角光环”的孩子在营地中做了一个这样的演讲。

主角光环:少年啊,不要放弃!

因为召唤你的,是整个时代!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成为领袖一样的人。可是,没有人愿意相信我,包括我的父母。我的真心袒露换来的只有别人的冷眼,只有别人的嘲笑,只有别人对我的一万点伤害。于是,我选择了逃避,我选择了躲藏,我选择了为我自己的失败一次又一次地找借口。我当时心里只有一种念头:“你放弃吧!你死心吧!你从生来就应该被别人狠狠地踩在脚下!你就是一个废物!你将会一事无成!”

“主角光环”在演讲

但是,人们常说:“最美好而又最幸运的事情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我很有幸,在人群中看见了那一群穿着黑衣服的天使。是他们让我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领袖,是他们第一次对我喊:“加油!主角光环,你行的!相信你自己!”从那之后,我开始对自己说:“主角光环,你行的!”我无数次地在脑海里默念着我自己的梦想,我知道我要成为领袖一样的人,我要为我自己而努力。我开始刷题刷到凌晨2点,头晕眼花。我为我自己而努力,就是希望有一天那些嘲笑过我的人在我面前对我说:“主角光环,你挺行的!我服你!”

纵观世界科技,5G在中国,高铁在中国,北斗在中国,蛟龙也在中国,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这个时代的中国,没有战火纷飞,没有暴乱频频,四海长安!这个时代是中国的时代!是我们的时代!

不要放弃!因为你每一个小小的举动,每一个小小的创意、小小的想法都可以改变这个时代,都可能让这个世界变得不一样!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世界虽大,但是它就在你的手中。

所以,当你刷题刷到两眼昏花的时候,不要放弃!不要放弃!世界在召唤我,时代在召唤我,我还不能就此倒下!

我愿为这个世界、这个时代、为未来的中国付出我全部的努力!

“主角光环”将挫折看作是磨炼自己的必经之路。他从自己的学业看向未来,愿意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他从责任关注当下,愿意为自己的每一天而努力学习。在历经挑战之后,他变得自信无比,敢于承担责任。他学会了为想要放弃的自己打气,最终骄傲地站在舞台中央,向所有人宣告他的梦想与未来。这样内心强大的少年,未来拥有无限可能。

本章要点

1.心理韧性能让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积极应对;能让青少年在面对压力、逆境和伤害时迅速恢复心理动力去应对,并且将这些负性事件当作成长和超越平凡的机会;在已经取得成功之后,还能让青少年拥有继续挑战的信心和与之匹配的行动。

2.心理韧性的“4C模型”:挑战、自信、承诺、控制。

3.培养青少年心理韧性的三大方法:给孩子提供冒险的机会、和孩子进行更深的心灵链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