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Snyder,C.R.Handbook of hope[M].San Diego:Academic Press.2002.
[2] Pinker,S.How the mind works[J].New York:Norton.1997.
[3] Seligman,M.Learn Optimism:How to change your mind and your life[M].New York:Pocket Books.
[4] Lee, Deok-Hee. The Mediated Effects of Self Esteem, Social Support, and Stress Cop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and School Adjustment of Multi Cultural Youth[J]. 한국산학기술학회 논문지, 2016, 17(1):544-552.
[5] 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 Help Center. The Road to Resilience:What is Resilienc?[EB/OL]http://www.ap-ahelpcenter.org/featuredtopics/feature. Php?id=6&ch=2,2002.
[6] Fred Luthans,Carolyn M. Youssef,Bruce J.Avolio,李超平译.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1-110.
[7] Doug Strycharczyk,Peter Clough,周义斌等译.心理韧性:内心强大的终极秘密[M].中国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1.
[8] Ami Flowers Staples,Lincoln R. Larson,Ti’Era Worsley,Gary T. Green,John P. Carroll. Effects of an art-base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amp program on the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awareness of diverse youth[J]. Routledge,2019,50(3).
[9] American Camp Association[EB/OL].2019.www.acacamps.org/about/celebrating-150-years-camp-moments.
[10] 胡阳,范翠英,张凤娟等. 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抑郁:压力感与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30(2):177-184.
[11] 顾明远. 人人都需要学习的教育学[N]. 光明日报,2015.
[12] 赫伯特·斯宾塞.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全书(经典畅销珍藏版)[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13] 郑素华,童年学:童年研究的新可能空间[J]. 中国儿童文化,2013.
[14] 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15] 劳拉·伯克,陈会昌.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第4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16] 卢德平. 青少年领导力的萌芽和形成——基于三个城市26名高中学生干部的深度访谈结果[J]. 中国青年研究,2008(05):10-15.
[17] 约翰·哈蒂,金莺莲,洪超等译. 可见的学习: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教师版)[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18] 埃利奥特·阿伦森.不让一个孩子受伤害[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M]. 中信出版社,2017.
[20] 马胜旗,慈海彤,吕军城.山东省青少年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05):839-843.
[21] 马丁·塞利格曼.教出乐观的孩子[M]. 万卷出版公司,2010.
[22] 薛保红,南燕. 发达国家营地教育发展及其启示[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126-128.
[23] 乔纳森·布朗.自我[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4] 李海磊,张文新. 青少年的学业压力与抑郁:同伴支持的缓冲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2014,10:87-91.
[25] 许颖,林丹华. 家庭压力与青少年抑郁、孤独感及幸福感——家庭弹性的不补偿与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0(5):594-602.
[26] 聂衍刚,曾敏霞,张萍萍等.青少年人际压力、人际自我效能感与社交适应行为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3):346-351.
[27] 李董平,许路,鲍振宙等.家庭经济压力与青少年抑郁:歧视知觉和亲子依恋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342-349.
[28] 王攀峰,张天宝,赵青坡.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现状的调查研究——基于对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0:44-47.
[29] 陈燕.青少年亲子依恋、心理韧性与问题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0] 武孝毓,何疏悦,李方坷,朱阳.美国日间营地的课程规划设计及管理体系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2):137-139.
[31] 陈美红,苏敷志.政策市场双驱动下粤港澳大湾区营地教育的发展现状[J].亚太教育,2019(11):10.
[32] 赵煜. 营地体育教学模式对青少年体育素养影响研究——以三年级定向越野课程为例[C].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5942-5943.
[33] 杨晨飞,赵兴武,但懿.户外营地教育在衔接学校、家庭教育中的价值[J].青少年体育,2019(10):109-110.
[34] 卞伯高,李强,余洋.我国青少年营地教育师资状况分析与配置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2019(08):71-76.
[35] 王贞,何雨薇.青少年营地教育中陶瓷设计课程研究[J].湖南包装,2019,34(03):114-117.
[36] 泛游学与营地教育市场空间广阔[J].成才与就业,2019(06):43.
[37] 江超. 安徽省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9.
[38] 林雅橙. 乡村中的儿童自然教育营地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39] 刘继才. 贵阳市青少年户外营地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40] 湛晓东. 北京市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运营风险识别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41] 杨菲. 美国营地教育的典型模式[N]. 中国旅游报,2019-05-28(003).
[42] 泛游学与营地教育白皮书-发布版 2019年[C]. 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9年第5期).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19:583-620.
[43] 王超瑞. 江苏省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9.
[44] 张旭东.2014.国外青少年夏令营运作模式及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114-119.
[45] 鲍瑜,王露青,万田户,刘佩琳.营地教育驱动下高校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思路[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6):60-61.
[4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7] David Shaffer.发展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48] 唐纳德·A.舍恩,夏林清. 反映回顾:教育与咨询实践的案例研究[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49] 吴杰. 追寻生活的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15.
[50] 爱弥尔·涂尔干,渠东,付儒根译.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营地精彩瞬间


我们是最棒的团队

泡泡浴

海边露营


我的团队我的旗

士气展示

饱含深情的诗朗诵


成立公司

产品培训

产品制作

星光夜市大比拼


新加坡内政部前官员讲解当地发展历史

金库老师在南洋理工大学下发调研任务

学员在调研途中

学员在维多利亚剧院集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