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营地教育的发展现状

三、我国营地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营地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青少年营地教育的雏形开始慢慢孕育,其早期形态主要是青少年夏令营活动。1954年,团中央在山东青岛举办了中国国际少年儿童夏令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的夏令营。此后,少年宫、教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也在各地纷纷建立。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营地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2004年,在国家体育总局的积极倡导和资助下,第一个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成立,目前已发展了150多个,至此,户外体育活动营地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取得了迅猛发展。这标志着国内政策支持引导下的户外营地教育已经基本成形,为后期研学旅行、中小学教育基地建设以及国家体育总局明确的营地建设规范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和发展基础,青少年营地真正步入了全新的发展轨道。

目前,中国拥有各类营地1500个左右,每年参与营地教育的学生人数约20万,与国内青少年人口基数相比,参与度还处于非常低的阶段,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换言之,我国的营地教育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在行业管理标准提升、行业人才培养标准化系统化、课程内容升级、营地合作模式创新等方面,我国的营地教育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方向。

第一届中国营地教育大会2015年在北京召开

中国营地教育正迅速崛起,营地教育从业者应该致力于探索新的营地教育之路。如何让我们的营地展现文化特色、在世界营地版图彰显力量,是中国营地教育界面对的重要议题。2015年,第一届中国营地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了解中国,了解世界”为主题,来自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几十个国家的教育专家、校长和从业者分享了营地教育的实践及研究成果。在这次会议中,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的发言强调,反思当前中国的教育,我们过多地关注了间接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直接体验。

随着营地教育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国家相关部门对青少年营地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16年,教育部、团中央等11部委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对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和组织管理提出了指导性意见。2017年,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公布,石家庄市青少年社会综合实践学校等14家机构在列。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规范及器材目录》,明确提出营地建设规范标准,并提供了参考器材清单。我国青少年营地教育的发展在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