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教育的起源与历史概述

一、营地教育的起源与历史概述

营地活动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美国是开展以教育为目的的营地活动最早的国家。1885年,纽约城郊举行的YCA露营活动是最早的营地教育活动。1910年,美国营地协会(ACA)由艾伦·威廉姆斯发起;1948年,ACA的营地项目获得了美国法律的认可,并被认证为美国营地从业者必须遵守的行业标准。其他国家的政府部门和学校随后也开始正式培养专业的营地教育从业人员。美国、英国和新西兰等国还专门开设了以生态体验和冒险体验为方向的户外教育本科和硕士专业。

二战期间,营地教育遭到战争的冲击,基本陷入停滞状态。二战结束后,营地教育恢复发展,许多国家的青少年教育团体创新性地开展了诸多提升青少年素质的营地活动。以苏联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家意识到营地教育对青少年品格培养的重要性,一大批国家级的营地教育机构(以协会和联盟为主)相继成立,承担着青少年营地教育的组织管理和研究开发等工作。作为全球营地最多的国家,苏联更是将营地教育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营地教育课程体系,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体系中。二战后,日本也非常重视青少年的素质发展,率先开展以修学旅行为主要形式的营地教育。20世纪末,日本从欧美引入了西方式的营地教育。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营地教育组织者开始注重开设特定群体的营地教育活动,如女子、灾害救助和残疾青少年露营,这是主题式营地教育兴起的标志。1987年,国际营地协会(ICF)正式成立,每隔两年举办一次专业性的交流会议。目前,营地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教育交流领域。

发达国家的营地教育体系已经相当完善,有专门针对疾病疗养、生活习惯改善、各种特色运动、各种特色艺术的课程体系。针对营地管理,政府、协会和学校都建立了完备的营地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以确保营地教育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为有目的地开展营地教育活动,营地与当地学校建立了密切的互动合作关系,共同设立教育目标,由学校教师与营地专业人员合作设计营地活动课程,相互协作执行,以满足特定的教育需求。

从数量上而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俄罗斯有5.5万个营地,每年为600万青少年提供服务;美国大约有1.2万个营地,每年为1000万青少年提供营会和营队活动;澳大利亚有900个营地,每年为300万青少年提供服务。这些营地大部分是政府出资兴建,少部分为公司和社会组织自行建设。

营地教育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