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导师教学反思的方法

三、营地导师教学反思的方法

营地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导师可以在自己的实践中反观得失,从而得到快速成长。掌握一些有效的反思方法,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发现营地中的得失,激发导师的教学与教研能力提升。以下几种反思方法可以综合起来使用。

1.撰写教学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是营地导师对营地课程进行反思的实用辅助工具。撰写反思日记的过程中,导师能够审视自己的教学情况,从而提升专业水平。当然,这种反思不仅是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还包括对同事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总结。在日记中,不仅要记下教和学的成功与失败事件,还要有自己的分析、感想、体会及改进意见,使其为今后教学提供有益借鉴。以下提供了光和青春营地导师的个人教学反思表模板

光和青春营地导师教学反思表

这个教学反思表反映的是营地导师在结束单次营地课程以后,对营地中值得关注的地方进行盘点、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行为表现进行总结反思,以及在今后类似的课程应该如何改进、对这类课程的设计有哪些新思考和新建议,导师尤其需要反思的是,是否在教学中已经进行了创新,其效果如何。同时,从课程设计完毕到实施的过程中,应允许营地导师根据营地情况进行适配并持续改进。

另外,由于营地开课时间的特殊性以及营地导师授课时间的集中性(一般在寒、暑假营地开展最为密集),因此在单次营地教学反思的基础上,还应有寒、暑假营地阶段性反思,反思框架如下图所示。

通过对单次营地课程以及阶段性营地课程的反思,能够发现一些共同的问题。这些反思一方面有利于营地导师的成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营地课程的进一步升级迭代,为学员提供更好的体验。

2.集体对话反思

集体对话反思是通过与教研组的同事交流研讨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理解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的方法。个人反思总结囿于教师个体的知识和经验,有时候会显得狭隘和封闭。要想课程有新的血液注入,营地导师需打破营地教学中自我封闭的藩篱,进行同事间的对话。同一门营地课程,不同导师都会讲授,但各有风格,所以针对同一门课程,不同导师的特色在何处,如何更优,有什么自己可以借鉴或者规避的地方,这些都可以通过集体反思产生。

集体对话反思可以是两名教师为一组的相互点评,也可以是多名教师一起进行专题研讨会,导师围绕所讲授过的课程进行复盘,研讨相关的问题。这样的交流对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授课行为,重新梳理课程的流程,明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样的集体反思,有利于导师对课程产生新的感知,会极大提升营地导师的授课能力。集体反思也可以在试讲后进行。试讲结束后,负责培训的导师和所有培训参与者进行集体对话,分别从课程重点难点、清晰程度、台风、互动形式、授课思路、课程目标的实现等方面进行反思。在集体对话的反思中,每一名教师都会受益,从第三方视角重新审视教学,为未来的营地课程教学带来新的感知和思路。

营地课程的技术小创新

“PVP商战”中,为保证公平,课程设计了许多细节。比如,原公司破产以后,不能同时有多于3人的原公司人员在同一家新公司工作销售制作好的物品半个小时必须返回营地。这要求营地导师能够时时掌握各家公司整体的运营情况,比如了解每家公司的人员情况、营收情况、员工个人的业绩等。商战课程的规则研发导师阿祥说,商战课程刚开课的时候,营地导师每天都需要花很长时间来整理、核对这些信息,常常搞到后半夜。后来,大家在集体反思中提出,能不能设计一个小程序用来进行教学管理,“商圈”小程序由此诞生。这个小程序使课程省了很多人力,大大方便了营地导师们的日常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利用“商圈”,他们可以时时观察每家公司的运营情况,更加方便地从事营地活动管理。

“PVP商战”营地中开会讨论公司经营策略的孩子们

“PVP商战”课程中开发的“商圈”小程序,大大提升了营地管理的效率。这也体现了在集体对话反思中,除了对课程反思,还可以对营地中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反思,不仅能够让一些问题被及时发现,还常常使营地中各个环节的运作更加高效。

3.课堂录音、录像反思

营地导师可以通过收听、观看营地的录音、录像等相关记录进行自我反思。由于营地开课地点不固定,营地导师可能分布于全国各地,想要实现多位导师同时在现场观课学习的可能性较小,成本较高。所以通过录音、录像进行观摩反思是一种极为实用的营地教学反思方法。这种方式弥补了无法重现营地的缺陷,让导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自己和他人的营地教学录像、录音,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同时,观摩也能帮助不同的导师之间互相学习,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更清晰地了解到哪个环节应该如何讲授,如何才能将授课效果进一步提升。特别地,营地教育中有很多情景体验式课程,收听、观看不同导师的课程录音、录像的时候,也需要对其情绪状态和现场反应有所关注。

4.课前反思:“倒推法”和“B方案”

营地教育中的反思无处不在。通常意义上来说,所谓“反思”,都是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其实在课程研发的过程当中,反思已经可以开始了。课前反思是课程研发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课前反思,导师可以提早发现一些弊端缺陷,以便及时规避。课程设计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倒推法”,就是通过预测营地中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到课程效果,进而以此为预警设置。课前反思也可以理解成在课程设计中要有危机意识。因为任何一个课程,其实都是有潜在的负面因素存在,在课程设计时如果考虑得足够周全,就可以把大部分负面因素处理掉。例如,对于一项徒步类户外课程来说,最常见的影响因素就是天气,还有学员情绪、环境安全性,甚至课程的时长等。在课程设计之前,就要思考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如徒步当天下雨了怎么办。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调整徒步课程的时间设置。如果徒步时间安排在营地结束的倒数第二天,那么当天下雨的话,徒步这项课程就没有办法补上。如果安排在前几天,那么即使当天下雨,后面还有机会补上这项课程。换言之,重要的课程应该设计在前面,如果出现什么不可控的风险,后面还有时间进行弥补。另有一种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就是设置B方案:如果原计划的A方案不能执行,需要有替代的B方案去解决问题。B方案的预备,能够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有预判预设,顺利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