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构建的能力要素
结合场的四种分类,不难发现,要想构建一个好的场域,营地导师必须具备包含游戏、学习、社交、心理动力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要求。导师要有稳定的人格结构,能够带给学员积极、正向的引导和支持。结合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达到有效教学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信念、知识、技术等实践性知识,我们将营地中场构建的能力要素分为自我认知、情绪调动力、场感知能力,以及情境反应能力。
1.自我认知
营地导师的自我认知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估、自我教学效能感、对自我调节的认识等。自我认知的有无及强弱,在导师能否正确运用“自我”进行教学中极为重要。在营地的体验式课程中,导师是否了解自己的特点(性格、气质、能力等)和教学风格;是否能够扬长补短、适度发展;是否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都对场构建具有重要影响。
2.情绪调动力
情绪是情景体验课程中最重要的元素,也是一名优秀的情景体验课导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对一名体验课程导师而言,快速调动情绪,灵活使用情绪,敏锐调整情绪,完整释放情绪,是讲好一场完美的情景体验课的关键。课程中,场需要的情绪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按照课程设计经历快速转变。这就要求导师具备快速转变情绪的能力,因为导师的情绪,引导、影响、感染着台下的每一位学员。
3.场感知能力
场感知能力,即对构成场的各条件要素是否达到教学设计要求的感受能力与认知能力。如物理条件,对环境中视觉的营造是否充分;听觉的营造能否调动学员情绪;嗅觉的营造能否带给学员镇定、舒缓的感觉;触觉的营造能否表达出彼此的共情、爱意等。又如各心理条件能否引导学员进行高效准确的信息加工、构建认知结构;能否调动学员的积极情绪,释放被压抑的情绪情感;能否调动学员内部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等。
4.情境反应能力
情境反应能力通过导师临场的教学机智反映出来。教学机智是导师做瞬间判断和迅速决定时自然展现的一种行为倾向,它依赖于导师对情境的敏感、思维的敏捷、认知的灵活、判断的准确、行为的变通等。它是直觉、灵感、顿悟和想象力的即兴发挥,在一瞬间把握事物的本质。情境反应能力同时体现了导师对学员的深切关注,是“有心”与“无意”的巧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