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营地教育的类型发展
各国的营地教育者们不断思考和探索新的营地教育理念和方法技术,开发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依托原始的自然条件创设各种与生活、生存息息相关的环境,在安全的前提下,发挥青少年的自我潜能,挑战自我,实现体验、觉察、反思和超越自我的教育目的。
早期的营地教育主要以培养青少年野外生活技能为目的,利用大自然等户外资源,采用野外徒步、划船、丛林远足、登山、游泳等运动为主要活动形式。随着参加营地活动的青少年日益增多,安全组织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营地凸显很强的集体组织性,营地教育者将团队合作及融入集体的意识作为营地的主要目的,产生了“营队”。
20世纪中叶,营地教育者们开始尝试将探索冒险、心理挑战的团队体验活动作为营地教育的首要内容,如先锋工程、绳索课程等。冒险教育(Adventure Education)的实质是让青少年在自然生态环境中亲自经历和参与多种挑战、合作、问题解决类的活动,通过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并与自我已有经验相互解构,再重新建构形成新的经验,改变和提升自我认知。英国国际户外学校率先形成了以探索为主要目的的冒险教育训练模式。之后,以美国、苏联为代表的许多国家也将冒险教育融入本国的营地教育计划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课程体系。
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营地教育担当起环保的重担,这时的营地教育主要由户外探索教育和户外生态教育组成。此时的营地教育从自然保护的视角出发,培养青少年对自然的态度、价值观。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成为美国户外营地教育的主导思想。
20世纪70年代至今,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极为迅速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科技进步为人们带来了便利,原有的社会价值观遭遇多重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己的关系矛盾凸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成为营地教育的一大新兴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