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构建的条件因素

四、场构建的条件因素

掌握了基本的能力要素之后,为了更好地进行场构建,结合勒温的场动力理论,我们将场构建的条件因素分为物理条件和心理条件两部分。物理条件,即视、听、嗅、触四种感官系统所感知的外部条件;心理条件则是从知、情、意三种心理活动出发,直接作用于内在的心灵体验。

1.场构建的物理条件

场构建的物理条件即指某一时刻围绕在个体周围的环境、事物、人物等客观因素。营地教育构建场的物理条件主要从学员的视、听、嗅、触四种感官系统入手。

(1)视觉。光作用于视觉器官(眼),使视觉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通过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

·大小。在营地场构建中,视觉感知的大小主要有营地场室的大小,整体格局宽敞或是狭窄,这要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进行调整。

·明暗。同样也是影响场域构建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是需要调动整体氛围的场域,灯光要明亮、强烈,以调动人的激情,激发内在动力;如果是私密的谈话,则应尽量将灯光调暗,昏暗的情境能够使人感受到安全、放松、舒适,有利于学员放下心理防御,敞开自己。

·颜色。主要指环境的整体色调,如充满童趣的彩色气球、色调一致的导师服装,又如配合不同课程要求所有人统一着装的主题服装等。

·动静。指的是场域所营造出的动作氛围,如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敞开自己,可加入舞蹈元素,让大家的身体活动起来;若是为了让每个人静下心来自我反思,则要营造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让每一位学员和内在的自己静静地待一会儿。

(2)听觉。声音通过听觉系统(耳)的感受和分析引起的感觉即为听觉。物理震动所激起的声波有频率、振幅和波形的特性,由此决定听觉会产生对音色(音质)、音响(音强)和音高(音调)三种维度的感受。

·音色。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有不同的特点。在营地课程当中,音色主要表现为导师的声音、学员的声音、课程中穿插的不同音乐等。

·音响。指声音信号中主音调的强弱程度。如在不同课程中,导师在适当的时候声音洪亮或低沉,背景音乐也适时控制强弱。

·音高。指人耳对声音音调高低的主观感觉,主要取决于声波频率的高低与响度的大小。在营地冥想类的课程中,应尽量降低声音的音调,给学员以低沉、厚实、粗犷的感觉;而在活动类的课程中,则应升高音调,给学员以亮丽、明亮、尖刻的感觉。

(3)嗅觉。外界气味分子接触到嗅感受器(鼻腔),引发一系列的酶级联反应,实现传导,这就是嗅觉。营地课程中的嗅觉感受也至关重要。除了要保持空气的流通之外,还可以在场域内喷洒适量的香氛,起到镇定、安抚、舒缓等作用。

(4)触觉。皮肤深层有许多触觉小体,小体里存在敏感的神经细胞。当神经细胞感受到触摸带来的压迫,就会马上发出一个微小的电流信号,电流信号随神经纤维到达大脑,就能感受到这次触摸,大脑可以马上分辨出触摸的程度以及信号的位置,这就是触觉。触觉同样是营地场构建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营地课程中的击掌、牵手、拥抱等都属于触觉,有助于加深团队成员间的链接,表达安慰、认可、鼓励和支持。

2.场构建的心理条件

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物理条件)认识外部世界,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惧等情感体验。这里所说的头脑活动就是场构建的心理条件,主要指某一时刻与个体有关的所有心理上的环境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1)知。“知”即为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信息加工及应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通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行为的过程就是认知的过程。

营地课程设计之初即需要在学员认知方面考虑如下问题:

·认知过程。要考虑到主体目标是以问题解决为主要方向,即调动学员采用不同的方法达成某一问题的解决;还是以知识学习为主,即帮助学员掌握某种知识体系,形成认知结构。

·认知风格。希望学员采用哪类认知风格,是通过内部分享讨论,从其他学员处得到启发,如从小组内部获得的赞扬和肯定;还是从学员独立的思考、内省中获得,如演讲中自己的所思所想。

·认知能力。需要调用学员哪些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考能力等。

(2)情。“情”是指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它反映的是主体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课程设计中,希望学员在每门课程甚至每个环节都有他独有的情绪。作为营地导师,在备课时应对课程中需要表现的情绪情感进行梳理,并绘制出情绪曲线,明确情绪的递进关系、爆发点、拐点等,针对不同种类、程度的情绪情感做出相应准备。

(3)意。“意”指“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意志是决策中重要的心理因素,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在人们主动变革现实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对行为的发动、坚持、制止、改变等方面起控制调节作用。营地课程中的意志构建,在于如何调动情绪,激发学员内部动力,促使学员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并在课程的带动和影响下,承担相应责任。

在场构建的心理条件中,要特别注意知、情、意三者的关系。认知是情感的源泉,情感是意志的源泉。情感最初从认知中逐渐分离,它又反过来促进认知的发展;意志最初从情感中逐渐分离,它又反过来促进情感的发展。认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场构建中要综合考虑三者的作用,整体分析,缺一不可。

本章要点

1.营地教育中通用的四种场是游戏场、学习场、社交场、心理动力场。

2.场构建的能力要素有自我认知、情绪调动力、场感知能力、情境反应能力。

3.场构建的条件要素有以视、听、嗅、触觉为主的物理条件和以知、情、意为主的心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