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教育的意义
营地教育的实践证明,营地活动在帮助学员建立自信心、培养独立品格和领导力、提高社交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营地教育强调体验式的学习,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性,鼓励学员勇敢挑战,激发他们的潜能,让学员走出学校的围墙、走出家门,收获更多的成长。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营地教育中有意设计的环节,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成长的压力,承受青春期的“暴风骤雨”。
开展营地教育具有以下意义:
1.营地教育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营地教育中会安排一些需要孩子们共同完成的任务,比如一起准备食物、一起搭建帐篷、一起完成团队展示等。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生存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荣誉感。
会计也负责产品?
酷少在回顾自己的“PVP商战”课程中这样分享:在商战上,我们会分配到不同的角色,有老板、会计、销售、制造等。商战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它不单单是一门简单的课程,而是和战场一样残酷的商场,你会经历破产、倒闭,要和共同奋斗的同伴分别,重新创建新的公司。这次商战中,我担任了会计的职务,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财务报表,每个小数点都不能有差错。每天晚上我们都要去想怎样才能养活自己公司的员工,去想什么样的产品可以让大众接受。失败了就再来一次,一次次失败就一次次站起来,坚持就是胜利。在第一次课程中因为时间仓促,我们的产品几乎都是半成品,导致当天晚上公司就到了倒闭的边缘。当晚我们的老板就召集部分员工连夜构思新的产品。回到房间后,室友问我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我说我们和老板商量产品制作问题。室友又问我:“你不是会计吗,为什么还要管产品制作的事情?”我说:“我虽然是会计,但是我的老板和团队成员相信我,所以我要负起责任做好每一件事,不负他们的信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最后一次课程中,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和坚持,对每一个产品的用心,我们团队像一匹黑马一样杀出重围,最终取得了第二的好成绩。这件事情也让我看到了团队的力量,以及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性。
正如酷少所说,这样的活动已经不仅仅是课程,而是让学员能够真实地去体验生活,在其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学员不仅能看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也能发现他人在团队中的重要性。这样的体验,能够帮助他们在未来的挑战中,明白如何协调自己的人际关系,如何促进自己和团队的强大。
2.营地教育有助于提升孩子们的沟通能力
营地教育中,孩子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城市,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年龄、性别不尽相同,但是在营地这个特定环境中,他们需要快速融入团队,完成共同的任务,这对他们的沟通能力要求很高。因此,营地课程会设计专门的环节鼓励孩子们和同伴交流。在这样的环节中,孩子们需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也需要说服同伴接受自己的想法,同时在某些时候还需要接受他人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不自觉中已经融入团队,和团队伙伴建立起日渐深厚的友谊,也彼此支持着对方的成长。同时,在团队中,他们还要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如何在一个团队中信任他人,以及如何和团队一起去帮助别人,这些能力的获得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爱之链
射手参与了8年的营地教育,现在已经是一名营地的青年导师。他仍然难忘当年在湖南某小学支教的故事——
出发之前,我做了不少功课。我知道这些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可能一年都见不到一次自己的父母。我也知道他们那儿的物质条件非常艰苦,所以我为此做了许多准备。然而当我到了那里以后,一切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料:这里极度缺水,我们连饮用水都难以保障,更别说洗漱上厕所了。在那七天的时间里,我们只能用湿毛巾擦身体、上旱厕。然而更加出乎预料的是这里的孩子们:他们并不是我想象中那样千篇一律地身体瘦削、皮肤黝黑、没接触过互联网。事实上,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他们当中有人是贝尔·格里尔斯的粉丝,还看过全部的《荒野求生》;也有人酷爱足球,每一次中国队的比赛都会去关注。
一开始给他们上课的时候,我还总是保留着他们是“留守儿童”的刻板印象,和他们说话的时候有意识地避开父母这类话题。但是当我们渐渐熟悉后,我完全撕掉了自己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忘记了什么“留守儿童”,忘记了他们几乎从没走出过这座大山——因为他们和我们几乎一模一样啊:他们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梦想;他们也会为了学习而烦恼,偶尔也会与家人产生矛盾……他们没有因为物质上贫穷导致精神上愚昧,相反,他们都在为了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而不停地奋斗,像每一个有理想的人一样。
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支教,更是一次刷新观点、发现自我的旅程。我也被贴过标签,我的老师也曾一度认为我根本考不上一所像样的大学。我也因为这些标签陷入过自我怀疑,也被负面的情绪掌控过。但这次支教之行让我明白了我也可以证明自己,也可以撕碎别人给我的标签。终于,我没让自己失望,2019年,我考上了自己向往的大学,朝着自己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我期盼着当我真正走上教学岗位的时候,能够把每一个学生都作为同等的“人”来培养,不带任何有色眼镜,不轻易给任何孩子贴标签,我会尽我所能去帮助每一个出现在我生命中的孩子,全力以赴地推动更多的孩子靠近梦想、实现梦想!
在支教活动中,射手不但需要和团队伙伴共同完成支教任务,还要学习如何与和自己成长环境完全不同的孩子沟通。这是一个助人又助己的过程。这样的经历甚至影响了他的职业选择:射手已经将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了。
3.营地教育有助于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
很多孩子在学校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被一次次不理想的分数所打击,错误地认为“我不行”;在家中,由于父母也对分数过分重视,又与父母爆发强烈的亲子冲突。经历学校和家庭的双重打击后,很多孩子丧失了自信心。营地教育中没有标准化的考试,课程中的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可以在其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营地中没有绝对的输赢,只要完成任务、超越自己就算胜利。营地教育专门设计了一些活动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这些在营地中获得的自信心,也会促使孩子们自信心的整体提升,这可能会是他们改变未来人生的契机。
肥机:我的蜕变
曾经的我幼稚、敏感,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没想到有一天我也会站在舞台上去演讲。在一次参加“国会”时,为了正视缺点,我们每个人都要坐在那把椅子上接受所有人温柔的“批评”。每个人都又期待又紧张。轮到我时我还是不敢开口,我觉得我经历过非常多的事情,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得多,接受他们的批评太难堪了。但是老师并没有因此放弃我,团队伙伴也给我鼓励和支持,最终我鼓起勇气坐上椅子。在老师的引导下,我讲了很多经历,包括我藏在心底、从不曾对别人说过的,我害怕提及的,我都讲了。讲这些的时候,我看到每一位伙伴都对我投来善良、有爱的眼神,感受到了他们的关怀和爱。我可能太久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温暖了。那一刻,我感到无比轻松,我发现信任别人没有那么难。我的心一下子柔软了很多,它不再像以前那样封闭,那么难以捉摸,它开始有了温度。以前我总觉得是我不需要这些,但是我错了,其实我是无比渴望的,只是曾经的我从来都不愿意承认而已。没有一朵绽放的花不想得到赞美,没有一棵成长的小树苗不想得到滋养。我要勇敢地做自己,向阳而生,努力去奔跑!
肥机的蜕变,让我们看到教育的力量,看到营地导师与伙伴的鼓励和陪伴给他带来的温暖,也看到营地给他带来的成长的勇气和信心。
4.营地教育架起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间的沟通桥梁
营地教育和传统意义上的课外辅导、户外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有些家长担心营地教育会让孩子“玩物丧志”,与学校教育会产生冲突,其实恰恰相反,营地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依存关系。营地教育活动能够培养青少年和自我、和他人共处的能力,这些能力在他们离开营地以后,仍能发挥作用,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现实生活,更理智地处理现实问题,促进他们在人格、社会性及其他心理品质方面的成长。
老师,你不会烦我吧
“金库老师,你能不能和Kim多交流一下,她最近状态不太好。”Kim是一名高中生,每当她和爸爸妈妈有一些冲突的时候,Kim妈妈就愿意向金库求助。Kim妈妈知道,金库是Kim最信任的老师,Kim有什么事情都愿意向金库老师倾诉。比如,Kim谈了一段恋爱,两个人在一起没多长时间就分手了。她给金库打电话哭诉失恋的事情。金库先是和她一起骂了那个前男友一通,然后又和她一起分析:“你们两个会分开,一定是哪里不合适。这很难说是坏事,也可能是那个男生配不上你。”Kim得到安慰以后,心里好受了一些。另有一次,Kim给金库打电话时情绪很低落,快挂电话的时候,她说:“金库老师,你会不会烦我呀,每一次好像都在给你说负面的事情,好像很对不起你。”金库说:“只要你愿意倾诉,我一直都在。”
金库认为,和青春期的孩子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带给他们陪伴。要让他们知道,你不会因为某个事情指责他们,而是接纳他们;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告诉他们面对情感问题,自己要有分寸感,要学会保护自己,对自己和对方都要有责任感。当孩子感受到尊重和真诚的时候,他们就愿意和成人进行沟通了。
从本质上讲,营地教育打破了教室的边界,让孩子走出课堂,作为一种体验性、实践性的教育,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在家庭中,父母过度重视分数,对孩子强力控制,会忽视和孩子之间的平等交流,导致亲子关系出现问题。营地教育可以搭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沟通桥梁,孩子带着从营地教育中习得的能力,在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中运用自如,收获新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