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导师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创新整合
1.教育理念
当今的青少年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所面临的世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他们既面临应试教育的压力,也处于一个日益娱乐化和消费主义的时代,同时还饱受青春期共通的社交、亲子关系等方面问题的困扰。可以说,今天的青少年,他们的个性、视野、阅历和思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也促使我们反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提供的教育真的适合他们吗?作为成人,我们对青少年有着许多的期望,同时也有着许多的担忧。伴随着期望和担忧,我们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合适的教育?这是所有教育者需要首先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体系(Reggio Approach)创始人马拉古奇(Loris Malaguzzi)曾说过,教育是由成人和儿童共同构建的。教育者首先应该要有合适的教育理念,这个理念要能够尊重、顺应孩子的天性,为孩子的充分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活动。传统应试教育中,教育信息的传递是单向传递,重视说教,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不足,缺乏体验和实践。这些弊端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也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这样的理念必须进行革新,才能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指导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需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营地导师要转换角色。在营地教育中,与传统的教师相比,营地导师更像是一个教练,是学员进行学习活动的辅助者和协作者,是学员成长的“脚手架”。其次,营地导师要明确教育目标,即弄清楚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探访纳西村寨
2019年初在丽江举行的营地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第三日的下午在拉市海骑马划船。然而到了丽江才得知,为保护拉市海的湿地生态,当地政府出台了一个新规定,禁止在海子里划船。怎么办?总不能让孩子们在营地中闲一下午。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营地导师想到,拉市海附近都是纳西族的村子,可以让孩子们去探访当地的纳西族爷爷奶奶。营地导师联系到当地一个纳西村寨的村主任。村主任对这一活动非常支持,帮导师联系了村中有老人的一些家庭。营地导师给了每个学员小组一户人家的地址,让孩子们自己去找。当时刚好是过年期间,孩子们找到对应的老人家里的时候,纳西族的爷爷奶奶都特别热情。老人还给孩子们拿出很多好吃的。爷爷奶奶们用浓重的方言,特别热情地跟孩子们交流。虽然听得一知半解,但是孩子们还是非常努力地去理解。参加营地的孩子听到爷爷奶奶们讲述了很多纳西族的民俗和传说。同时,爷爷奶奶们的分享,也引发了孩子们关于旅游经济对当地发展的推动作用与传统文化的曲解进行的辩证思考。
营地教育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营地导师必须要从学员的角度出发,考虑学员的需求,并将其需求和营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于孩子们来说,在拉市海划船骑马固然有趣,但是,在纳西村寨采访当地的爷爷奶奶,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也会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思考。
2.教学方法
自有教育以来,怎样才能让学习变得更轻松容易,使得学生能够顺利而有效地掌握知识技能,让其成长为一个知识广博、具有问题解决能力、富有创造力的人,是教师、家长以及整个社会都在思考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学校教育中,已经有很多教学方法被大量使用。在中小学比较常用的有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讲授法;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作业和习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练习法;有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运用一定的仪器观察事物的特征,探求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实验法;还有演示法、讨论法、研究法等。但是这些教学方法不能直接照搬到营地教育中。营地教育的教学方法,需要结合营地教育的目标、营地特征,以及学员的需求来设计、使用。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最大的幸福在于能够在一个充满支持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在这个环境中,他们的需要、兴趣被成人关注,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我国教育家张雪门先生指出,儿童的很多经验是在和外界互动的过程中习得,在这个经验和环境建立链接的过程中,成人的支持非常重要。在营地教育中,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支持学生的发展潜能,能够最大化促进学员个体的发展。
敦煌古城拉到会场来
在敦煌进行的“PVP商战”课程中,孩子们在开营第一天收到了很多的惊喜。他们一推开营地的大门,就看到舞台上有西域和汉朝的歌舞正在上演,有身着西域服饰的商人正在进行交易……孩子们瞬间以为自己穿越到了古代。
这其实是营地导师精心准备的开营活动。敦煌是“PVP商战”的营地之一,如何设计开营活动才能让孩子们体验到敦煌作为丝绸之路商贸大城的魅力,是导师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开营之前,导师团队已经对敦煌当地进行了多次考察,去敦煌古城调研,观看《又见敦煌》演出。在考察中,导师们真切地感受到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中转站的重要意义。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交会点,这里融合了太多值得关注的跨文化内容。导师们开始思考,能不能做出一个具有穿越气息的会场,把敦煌古城搬进来。
说干就干。导师们租借了敦煌当地一些影视公司的器材,把营地的开营现场塑造成古敦煌的沙洲市场。孩子们可以参与其中去体验当地的文化,在熙熙攘攘中感受丝绸之路拥有的热闹和繁华。

敦煌的夜
敦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西方文明的交会点。不同相貌、不同语言的人来来往往,不同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文化的交融带动经济的发展,使得丝绸之路成为一条繁盛之路。如何让学员体验到这一点呢?这就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这种沉浸式教学方法通过表演、场景搭建等方式还原现场,为学员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生活的环境。把敦煌古城搬到会场来,能够让学员深刻感受到丝绸之路的商贸文化。营地教育中,这种沉浸式的教学方法值得大量使用。传统学校课堂囿于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很难让学生有这样身临其境的感受,营地教育中这种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大大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3.教育内容
传统学校教育中,教学内容是以学科文化知识为核心,结合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编排而成。在实际执行中,教育内容的设计存在着“课程内容即教材”的倾向,封闭、死板,忽视了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忽视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程度。而营地教育并没有统一的大纲标准,教学内容的安排需要和学员的既有经验、营地特色等联系起来。只有把这几方面都融合起来,才能整合出对学员最合适的学习内容。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他们从经历、眼界到兴趣等方面的生命体验早已超越了传统学校所能给予的。我们需要反思,这个时代的教育到底应该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才能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帮助他们从容不迫地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这是一块好肉
在海南的“志行天下”营地中,孩子们都来到了海滩上。除了玩沙,导师还特别安排了一场“海滩泳装秀”。孩子们需要穿上自己准备的泳装,走上红毯展示自己的身材,并且要对大家说:这是一块好肉!安排这样的教学内容的目的在于,要让这些青春期的孩子认识到自己身体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健康的重要。小胖是一个真的有点胖的小男孩,在学校也曾因为胖被同学欺负,因此,他对自己的身材特别自卑。在营地中,他与导师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但是,在泳装秀活动中,出于对身体的不自信,他怎么都不愿意穿泳装。后来,看到大家玩得那么开心,他也慢慢放下自己心灵的包袱,穿上了准备好的泳装。等到营地课程结束的时候,他已经能够大大方方地拍着肚子上的肉说:这是一块好肉。

营地中的泳装秀
青春期的孩子身心正处在迅速发展变化的一个阶段,很多孩子在这个时候表现出对身体的不自信,开始担心自己的身材,有的孩子甚至为了病态的瘦而故意节食减肥。无疑,不科学的节食减肥会对他们正在快速发育的身体造成极大的破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营地专门设计了泳装秀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发展对自己的身体自信,也让他们能够正视别人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