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二、情商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青春期是个体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情绪情感的发展也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下文将从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情商五个维度:了解自身情绪、管理自身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来分析青春期孩子的情商发展以及情商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1.了解自身情绪

根据情绪的复杂程度,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种: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基本情绪即个体在出生后就会出现的四种情绪,即喜、怒、哀、惧。从2岁开始,孩子慢慢出现了更多的情绪,如尴尬、害羞、内疚、妒忌等,这些就是复杂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到童年以后,孩子们在生活学习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事情:他们会遇到越来越多的规则对他们的束缚;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比如学习上的难题、人际交往的困难。这些挑战会让他们体会到越来越多的复杂情绪。

随着体验到的情绪越来越多,孩子需要对自己所体验到的情绪有正确的认识。比如,他们需要知道自己做错事情后,被老师家长批评时的沮丧、难过是正常的;和好朋友之间闹矛盾时的伤心、愤怒也是正常的;帮助了一位老人过马路后的愉快是正常的;被人误解时觉得很委屈也是正常的。认识到自身的情绪,我们才能去接纳它,处理它。可以说,一个人如果具备监控自己情绪的能力,他就不容易被情绪所左右和控制,他也不会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失去冷静和理智。

2.管理自身情绪

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有特定的情绪表达规则。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显示,孩子的社会性情绪表达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发展。3岁的儿童就具备掩饰自己真实感受的能力,但到5—6岁时,他们掩饰情绪的能力还不够强,容易被成人识破,比如说谎以后容易露馅。到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对社会所认可的情绪表达规则有所认识,他们会越来越清楚哪些情绪应该在哪些情境下进行表达。比如,同样是收到不喜欢的礼物,7—8岁的儿童会表现出明显的失望,而12—13岁的儿童,就可以很好掩饰自己的失望。

不过,即使是12—13岁的儿童,在遭遇一些特定事件,如遇到同伴嘲笑的时候,还是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营地中,有时候孩子们会因为同伴的言语产生并表达激烈的情绪,从而引发冲突。营地导师需要在这时引导冲突双方及时调整情绪,让孩子更好地疏解负面情绪。如果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较强,在遇到一些挫折的时候,他们就能够很快从痛苦的情绪中摆脱出来。研究显示,能够更好管理情绪的青少年会与人更加友善,也更少受到同伴欺负,从而拥有更好的同伴关系。

谁才是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是江苏卫视引进德国节目Super Brain而推出的大型心理学科学竞技真人秀节目。某期《最强大脑》中,是李云龙和安德烈两位天才少年的对决。虽然同为12岁,但在赛场上,两位天才少年的表现却并不相同。比赛中,李云龙以为自己失误了,当场大哭,瘫倒在座位上。当他得知自己其实并没有犯错,而是赢了安德烈后,又不可抑制地开怀大笑。在整个过程中,安德烈都没有特别强烈的情绪变化。甚至当李云龙以为自己必输无疑,哭得最凶时,他也流下了眼泪。李云龙夺冠后,安德烈走过去拥抱了他:刚刚他很担心李云龙,因为李云龙很难过。安德烈大方而坦然的态度,与李云龙的“不能输”,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主持人蒋昌建说:李云龙的胜利让我感动,但安德烈的眼泪征服了我。节目播出后,观众说,其实真正赢得人心的那个人是安德烈。

李云龙、安德烈在同一场合的不同反应让我们印象深刻。我们不应该对12岁的孩子求全责备,他们的情绪被一时的胜败左右、还不能很好地自我控制是正常的;也不是说李云龙敢于挑战、勇于取胜的精神是错的。但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当以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身心健康为首要目标,如果过度强调结果,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了结果牺牲快乐、牺牲健康对孩子来说是不值得的。因此,真正好的教育,应该告诉孩子,胜败乃兵家常事,参与就是成功。在参与过程中,他已经得到了成长。

3.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的能力,其实就是维持乐观态度接受挑战的能力。个体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他们需要克服各种阻碍才能战胜困难。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感觉到枯燥、寂寞、烦躁、郁闷种种情绪。如果孩子具备自我激励的能力,他们就能够用正面的、积极的情绪去促使和推动自己迎接挑战,不断地向着梦想前进。

改变科比一生的励志故事

科比“凌晨四点的太阳”励志故事激励了许多为梦想努力拼搏的人。而在科比的人生中,也被这样一个人物激励着。这个人叫丹尼尔·鲁迪,一位美国橄榄球运动员,是科比最敬重的偶像。鲁迪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渴望成为一名出色的橄榄球运动员。然而他并没有当运动员的天赋,身材矮小瘦弱的他和同龄人站在一起都会显得格格不入,更别说和专业运动员之间的差距有多大。连家人都觉得鲁迪是在做梦,总是嘲笑他的想法,只有他最好的朋友彼得在支持他。

高中毕业后,鲁迪听从了家人的建议,到当地的一家钢铁厂工作。虽然整日与钢铁打交道,但是鲁迪最常和别人聊的仍然是圣母大学和橄榄球。一直鼓励鲁迪的彼得在一次意外中丧生,这件事给了鲁迪沉重的打击,同时也让鲁迪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后来,鲁迪离开钢铁厂,经过几个寒暑的努力,他终于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圣母大学。他的坚持也打动了校橄榄球队教练,被选入替补阵营。

电影《追梦赤子心》海报

即便已经进入了球队,在拥有众多优秀球员的圣母大学队里,作为替补、资质平平的鲁迪依旧很难得到比赛机会。但是鲁迪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努力学习、认真训练。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让他赢得了所有队友的尊重。鲁迪也用坚持为自己赢得了实现梦想的机会,靠努力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鲁迪的故事后来被改编成电影《追梦赤子心》,激励了包括科比在内的无数人。

鲁迪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和自己的命运较劲。他不断地激励自己挑战看似命定的局限:他努力考上了父亲认为“只有出生在有钱人家里的聪明孩子才能获得”的圣母大学;他进入了一个哥哥认为“绝对不可能进入”的球队;他是一个完全没有运动天赋的小个子球员,却凭顽强的拼搏赢得全美最优秀的一批橄榄球运动员的尊重。鲁迪这一路上不断自我激励,用乐观的态度面对家庭、天赋等带来的挑战。这种积极的状态,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就了精彩的人生。

4.认识他人的情绪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越来越能够识别别人的情绪。婴儿在18—24个月时能够认知情绪概念,此时他们对自己和他人感受的理解上升了一个台阶。4—5岁的时候,孩子就能够很准确地从体态和表情判断一个人是快乐还是生气。6—9岁的孩子就已经具备了根据面部表情、动作以及周围的环境来判断别人情绪的能力。能够识别他人的能力以后,孩子就可能具备共情能力,这种时候他就可能对他人的经历感同身受,能够客观理解、分析他人的情绪,能够推断自己在某种情况下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和情绪反应。从小学阶段开始,儿童对社会所认可的表达规则有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更加了解哪些情绪应该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进行表达。儿童的情绪调节到青春期还一直在发展,班杜拉及其同事的研究发现,14—19岁的青少年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的知觉会影响他们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谢谢你喜欢我

小达是一个16岁的男孩,喜欢上同是16岁的小桃。小桃是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子,阳光热情,学习成绩很好,很受大家欢迎。在一次“真心话大冒险”中,小达借着游戏向小桃表白:“小桃,我喜欢你,我觉得你很大方,很漂亮,我想和你在一起,你愿意吗?”当时其他小伙伴都在起哄,小桃很尴尬。可第二天早上,小达又对小桃说了同样的话,这让小桃觉得不对劲,很慌张的她什么都没有说就跑掉了。小桃找到了老师,跟老师说了这件事情。她说自己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老师告诉小桃:“在你们这个年纪出现欣赏和爱慕是很正常的,你很优秀也值得被喜欢,这件事的发生是合理的。老师想听听你是怎么想的?”小桃说:“我很迷茫,也没有准备好——我其实也挺欣赏他的,但是我不了解他,或者说还没到那种地步。我有自己的规划,我希望我们可以共同学习,互相帮助就很好了。”老师说:“每个人都有欣赏和喜欢一个人的权利,同样,面对他人的喜欢,也有拒绝的权利。你不妨直接跟小达说出你内心真实的想法。”

小桃找到小达,跟他说:“我很欣赏你,但是只是朋友一样地看待你。我们各自都有各自的规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遇到很多的人。我希望我们可以作为朋友一起成长、共同进步,可以吗?”小达有些失落地答应了。后来和老师沟通的时候,小达说:“现在我要做的是调整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让自己更优秀,未来还有更多可能性呢。”

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他们需要识别自己当前的情感,也认识、接受和尊重别人的情感,这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还通过观察喜欢的人作何反应来确定同一性,从而对自己有更多的认识。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孩子都正视了自己的情绪,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彼此的情感都有正确的认知,这件青春小事也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5.处理人际关系

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指出,与人友好相处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对儿童来说,他们存在着“两个社交世界”,一个是成人和儿童之间的世界,另外一个则是儿童与同伴之间的世界。2—3岁的孩子会喜欢留在父母身边,寻求身体的亲近。4—5岁的孩子则更喜欢获得同伴的关注和认同,他们有越来越多社会交往的需求。到小学阶段,孩子的同伴交往变得越来越复杂。随着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到青少年时期以后,他们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和同伴共同度过。青春期早期的青少年会更喜欢和具有相同价值观或者活动兴趣的伙伴在一起,和同性别的同伴交往较多,到青春期中期的时候,同异性之间的交往增多。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形成。因此,处理好同伴关系就成为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一环。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是否良好,会对个体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有的家长认为,你好好学习就行,管什么人际关系的事情。但事实上,孩子生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不良的人际关系会影响他们的情绪,甚至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个体的发展从来不意味着必须要和周围事物划清界限,走向成功也不意味着必然要以人际关系的牺牲为代价。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会对学习等方面施加情绪和精神上的负担,消耗本可用于奋斗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孤军奋战需要个人极大的忍耐力和耐心,这一过程充满与外界的对抗和斗争,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坚持下来的。在人际关系处理不畅、缺乏舒适的外界环境、只能依赖自己的情况下,孩子往往会因为自身心理能量的不足而退缩、绝望甚至崩溃。

孩子在群体中是否受到欢迎,其实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其是否具有比较高的社会认知技能和社交技巧。这些技能会影响他们在群体中的社交地位,错误的社交方式有可能让他们的社交失败。

孩子,你应当有人际交往的底线

小白是一个初二的孩子,在自己所在的班级比较边缘化。为了和班级中一个小团体融合到一起,他顺从了和他们一起去学校门口的小超市偷东西的怂恿。开始的时候,偷的东西不多,也就是一些饮料和零食;后来,小团体中的“老大哥”怂恿大家偷一些比较贵重的东西。小白其实是一个很老实的孩子,他并不想这样做。但是如果拒绝,他可能会在这个团队中被排挤、受欺负。为了能够和大家玩到一起,他也跟随小团体去偷了更多的东西。但是做坏事不可能永远幸运。超市的老板终于发现了这么一群初中生在他的超市偷盗。事发后,“老大哥”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小白身上。在全校大多数不知情的师生眼中,小白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偷。小白没脸面对师友,初中没有念完,就辍学回家了。为了让自己拥有朋友,小白融入了这样的不良团体,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青少年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需要明白,建立社交关系并不意味着要去讨好和迎合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而是要有自己的处事原则,要有自己为人处事的价值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