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和亲的由来
公元前201年,也就是汉高帝刘邦登基称帝的第二年,冒顿逼迫驻扎在今山西朔县的韩王信投降,然后跨越长城占据了晋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会太原。
兵败的消息像雪片一样飞到不远处的长安,处于童年时期的汉朝受到强烈震撼。第二年初冬,刘邦亲自率领32万步兵东进。在太原附近两战两胜后,刘邦决定大举进攻溃逃的匈奴。为了谨慎起见,他专门派出十几批使臣前往匈奴探听虚实,这些使臣回来后,都说匈奴不堪一击。刘邦还是不放心,又派身边人刘敬再次出使匈奴,刘敬回来后,却坚决反对刘邦出兵。
刘敬,原名娄敬,出生于今济南长清张夏的小娄峪,本是齐国的一个普通士兵。当年刘邦打败项羽之后,本来准备定都洛阳,但这个普通士兵求见刘邦,极力主张都城不宜定在洛阳,而应该定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关中。在刘邦犹豫不决的时候,大臣——留侯张良支持了娄敬的说法,促使刘邦最终定都长安。就因为这一条建议,娄敬被赐姓刘,号奉春君,拜为郎中——皇帝的侍从官。
看来,这个山东人是个标新立异的人,有点像唐朝的大臣魏徵,每到关键时刻,他总要提点不同的建议。
他回来报告说:“两国交兵,应该炫耀长处才是。这次我去匈奴,看到的只有瘦弱的牛马和士兵,这是冒顿的示弱之计呀!这一计策,他在对付东胡的时候曾经用过。这一次,他也许已经布好口袋阵,等着陛下去钻呢。”
但刘邦压根就没把匈奴人放在眼里,而且32万大军已经越过了雁门山,他怎么会因为刘敬的几句话,灰溜溜地班师回朝呢?所以,刘邦大骂刘敬说:“齐国孬种!当年凭着耍嘴皮子捞了一个官,现在又来胡说八道。先把你关起来,等打了胜仗再和你算账。”他叫人给刘敬戴上枷锁,投入了当地的牢狱。然后,刘邦随同骑兵部队,乘胜追击到了今大同以东的白登山。
美国西点军校有一条军规:如果你的攻击很顺利,那一定是中了敌人的圈套。果然,刘邦连同先头部队不知不觉步入了对方精心设置的陷阱,被40万匈奴骑兵重重包围,被围部队与后续步兵的联系也被切断。无论是左冲,还是右突,刘邦竟然七天七夜无法脱身。
《汉书·陈平传》记载,刘邦用了谋士陈平的一条奇计,让单于的阏氏放走了他们。刘邦逃出来以后,这个计策就成了高级机密,世人都不知道它是什么计策。
为什么被定为高级机密?我分析,这个计策起码具备两大特点:一是出人意料,对单于的阏氏有足够的诱惑力,不然她不会轻易放走刘邦这条大鱼;二是有点丢人,有失中原王朝的尊严。
于是,后人一直在猜测这条计策。一个版本是,陈平建议刘邦暗中用大量金银财宝贿赂了冒顿的阏氏。东汉学者桓谭还猜测说,刘邦依照谋士陈平的计策,不仅让手下给阏氏送去了金银珠宝,还拿出一张美女图对阏氏说:“如果你不能劝说单于解围,汉朝就把这个美女送给单于,你看着办吧。”大凡美女都是醋罐子,当然不希望有别的美女来和自己争宠。于是,阏氏在冒顿面前刮起了枕边风:“你围住汉帝不放,汉兵能不拼死来救吗?再说我们也不习惯这里的气候,还是与人为善,撤兵回国吧。”也许是枕边风发挥了作用,也许韩王信的部将王黄、赵利没有赶来会合使冒顿有些心虚,第二天一早,冒顿便下令解开重围的一角,让刘邦在大雾弥漫中逃了出去。
刘邦在后怕的同时变得现实起来,他在向被拘禁的娄敬道歉的同时,耐心听取了这位大臣一个石破天惊的建议——和亲。作为一种绥靖政策,娄敬的解释是:“作为弑父凶手,冒顿只认识武力,仁义也对付不了他,降服他的唯一办法,是把汉嫡长公主嫁给他,送上厚礼,他一定会对公主爱慕不已,把公主立为阏氏,生下的儿子就是太子,也就是单于继承人。冒顿活着,就是陛下的女婿;冒顿死了,新单于就是陛下的外孙。陛下想啊,自己的女婿和外孙能和陛下作对吗?”
似乎“茅塞顿开”这个词就是专门为这一刻的刘邦量身打造的。他要求独生女儿鲁元公主远嫁匈奴,尽管鲁元因为母亲吕后的阻挠未能成行,但刘邦还是将一位“家人子”——也就是没有名号的宫女收为大公主嫁给了冒顿。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和亲”政策的由来,也是世界上“以女人换和平”的原始版本。
再不凡的英雄,也跳不出他所处的时代,就如同人跳不出自己的皮肤一样。在刘邦驾崩,吕后主持朝政时,冒顿居然派人送来了一封信,信上说:“我这个孤独的国王,生在荒山草泽之中,长在放牧牛羊的地方,多次到过边境,非常希望前往中国游玩。如今我没了妻子,你也没了丈夫,我们两个国君都寂寞得很,没有什么可以使自己娱乐的,我想用我身上所有,换你身上所无。”
接到这封极其下作的信,吕后和部分武将勃然大怒,准备兴兵讨伐冒顿,幸亏大将季布以刘邦被围的教训相劝,才使得大家冷静下来。随后,吕后口述了一封回信:“我人老了,头发、牙齿掉了,走路也不稳了,不值得你爱了。为表达谢意,送点车马,请你笑纳。”
回信时,吕后的心一定在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