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认祖归宗

四 认祖归宗

按说,东方的中国改姓李唐,对于饱受压榨的黠戛斯来说应该算一个福音,因为坚昆中有李陵后裔。

但愚钝的黠戛斯首领仍昏昏沉沉地率部死拼。公元630年,东突厥汗国灭亡,铁勒系列的薛延陀部在原东突厥汗国以北建立了薛延陀汗国。于是,黠戛斯的头上又骑上了薛延陀,薛延陀派出一名颉利发到黠戛斯监国。

16年后,薛延陀汗国灭亡,李世民成为各族公认的“天可汗”。历史终于给了黠戛斯人认祖归宗的机会。

时隔两年,黠戛斯俟利发(最高首领)方才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亲自到长安朝觐。可以想象,太极殿一定挂上了彩灯,大臣们一定换上了新装,妃子们一定打扮得花枝招展。

黠戛斯俟利发失钵屈阿栈递上去的名帖上赫然写着自己姓李,饱读史书的唐太宗也认为坚昆中有李陵后裔。

唐太宗亲自走下龙椅,与失钵屈阿栈推杯换盏,碰杯声、欢笑声、歌舞声响成一片。直到这时,俟利发才后悔自己来得太晚了。

一切如约进行。唐朝破例在黠戛斯设立了坚昆都督府,任命失钵屈阿栈为左屯卫大将军兼坚昆都督,黠戛斯地区正式纳入了唐朝版图。

接下来,是一段“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的历史。在黠戛斯身边,新生了一个令人生畏的游牧巨人回纥(后称回鹘)。

公元758年,回纥汗国大败黠戛斯,黠戛斯俟利发阵亡,大量牲畜被回鹘夺走,黠戛斯被回鹘征服。

按照“多米诺骨牌”效应,要叠100万张骨牌需耗时一个月,但推倒骨牌只消几分钟。不到一个世纪,四面树敌、内讧不断的回鹘便走向了衰亡。

公元840年,饥荒和疾病又蔓延了回鹘全境,回鹘将军句禄莫贺又投奔黠戛斯并愿做攻击向导。

面对天赐良机,已经自称可汗的黠戛斯阿热决定果断出手。随即,黠戛斯出动10万骑兵,自北向南对日薄西山的回鹘汗国发动了致命一击,刚刚被扶上汗位的履破可汗掉了脑袋,回鹘都城哈剌合孙被付之一炬。

在灭亡回鹘一战中,一道难题摆到了黠戛斯军队面前。在俘虏中,他们发现了回鹘崇德可汗的遗孀——唐朝太和公主。

将军们争执顿起:有人说,既然她嫁给了回鹘就是我们的敌人,应该杀掉;也有人说,尽管她嫁给了回鹘,但仍然和我们一样姓李。黠戛斯可汗冷静地采纳了后者的意见,派遣十名强悍的士兵护送公主回到了诀别23年的长安,在沉闷已久的大唐朝野激起了多彩的浪花。

因为随着最后一位公主的回归,笼罩在大唐心头多年的回鹘阴霾终于散尽。

回鹘逃走后,黠戛斯成为漠北的雄长,汗国疆域东至贝加尔湖,南邻吐蕃,西南接葛逻禄,拥有部众数10万,军队8万人。在统治了西域部分地区后,少数黠戛斯人开始向中亚迁移。

作为护送太和公主回归大唐的回报,唐宣宗李忱于公元847年派使臣出使黠戛斯,封其可汗为“英武诚明可汗”。

大唐与黠戛斯两个“李姓国家”,共同照亮了9世纪的世界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