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左宗棠西征

九 左宗棠西征

和卓被征服之后的平静,只是又一次风沙到来前的暂时静谧。

也许是天山南北的绿洲太神奇太富庶了,这里不但响起了俄罗斯人滑膛枪和火炮的轰鸣声,而且远隔重洋的英国人也伴着声声驼铃不期而至。公元1865年至1867年,在英国支持下,中亚浩罕汗国大臣、塔吉克人阿古柏占领了整个南疆,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外国割据政权——哲德沙尔汗国。公元1870年,披着宗教圣战外衣的阿古柏又相继攻陷了乌鲁木齐、吐鲁番,并先后赢得了俄国和英国的承认。就在阿古柏侵占乌鲁木齐的同时,俄国人抢先发兵占领了新疆伊犁地区,并声称为清廷代管。整个新疆面临着彻底丢失的危险。

一场有名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在朝廷爆发。

第一权臣李鸿章以新疆乃洪荒边远之地为由,执意要放弃新疆。

“我退寸,而寇进尺!”发出铮铮铁言的,是一个名叫左宗棠的湘军猛将,当时的职务是陕甘总督。

两人吵翻了天。好在慈禧太后支持了左宗棠。

清军最害怕的是军舰,但新疆没有海洋。鸦片战争的惨败,并不代表以骑兵为主的清军在陆地上没有机会。公元1876年,左宗棠在65岁的多病垂暮之年,接受了“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的重任,在一个没有风,没有月,没人送行的日子里,率6万湖湘子弟铿锵西行。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下,车辚辚,马萧萧,猎猎长风卷起了已经威武不再的龙旗。军阵里,士兵们抬着左宗棠的棺材。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他们“先北后南,缓进急攻”,迅速扫荡了阿古柏并收复了天山南北1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这是晚清夕照中最辉煌的一笔,左宗棠借此昂然进入了民族英雄的序列。而且,他也进入了中国常胜将军的行列,在他之前称得上常胜将军的唯有汉朝的韩信、唐朝的李靖、宋朝的岳飞。

清军竟然回到新疆,还打了一连串久违的胜仗,这令俄国人十分吃惊、大失所望。依他过去所做的承诺,必须无条件地从伊犁撤退。俄国人实在无法拒绝撤退,却要求谈判撤退的条件。经过艰苦的谈判,声称暂时代管伊犁的俄国人总算归还了伊犁,但却借机通过谈判割占了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得到了500万两白银的赔偿。地球上那片可怜的海棠叶又被北极熊狠狠地咬了一口。

公元1884年,清廷正式在新疆建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将西域改称新疆,新疆军政中心由伊犁迁移到迪化(今乌鲁木齐)。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为中国五大自治区之一。

如今,聚集了绝大多数维吾尔人的新疆,与其说是中国边疆一颗璀璨的明珠,不如说是天女遗落在西域的一只花篮:阿尔泰山、昆仑山是她牢固的筐沿,中部的天山酷似花篮的提梁,两大盆地里的一千多块绿洲、87个县市、40多个民族便是那五彩斑斓的鲜花。这是大自然最为矛盾、最为巧妙的创造:这里既有最为可怕、最为广袤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也有最为诗意、最为纯美的湖泊——“西塞明珠”博斯腾湖、“月亮湖”艾丁湖、“人间瑶池”天池、童话般的喀纳斯湖,还有中国最为炫目、最为鬼魅的地貌——五彩湾里的雅丹(维吾尔语意为陡峭的丘陵)地貌。

历史把维吾尔人这样一个智慧的民族界定在祖国的大西北,实在是一种天意的搭配,正如雪山之于青松,大鹏之于长天,巨轮之于沧海。有了这样一个民族,沙海不再寂寞,大漠不再荒凉,吐鲁番有了甜美可口的葡萄,哈密有了令人垂涎的瓜果,戈壁有了展示不尽的靓妆,达坂城里有了王洛宾的情歌,天山南北有了阿凡提的故事……

新疆地下贮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地上生长着棉花、番茄、马牛羊。如今,美丽的新疆作为中国西部开发的一个重点,已经展开了经济腾飞的翅膀。包括所有维吾尔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发展时刻表,已经赫然悬挂在21世纪的门楣上,那滴滴答答的声响,是巨龙的心跳。

这使我想起了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的诗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维吾尔人之所以西迁,是因为一个名叫黠戛斯的游牧部落。下面,就请读者和我一起追寻中国境内柯尔克孜族和境外吉尔吉斯人的祖先——黠戛斯的生命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