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英雄之死

十四 英雄之死

欧洲难道就没有比西罗马公主更美的女人吗?很快,一位金发美女被送进阿提拉的大帐。

接下来的故事竟然相当于螳螂娶媳妇,婚礼和葬礼要连在一起办。公元453年春,年仅19岁的日耳曼少女伊尔迪科嫁给了阿提拉。可能是乐极生悲吧,就在新婚之夜,阿提拉长眠在了美丽的新娘身边。

第二天,众人进了新房,才发现阿提拉血管爆裂,血流进咽喉窒息而死,新娘则蜷缩在床角瑟瑟发抖。见此情景,匈奴贵族们纷纷剪下一绺头发,然后拔刀将自己脸上划得鲜血直流,因为根据匈奴习俗,英雄之死应该用武士的鲜血,而不是妇人的眼泪来悼念。

阿提拉的棺材分为三层,最外层是铁壳,第二层是银椁,最内层是金棺,以象征他的不朽功业。匈奴人拦住一条河流,把棺材埋葬在河床下,然后开闸放水。所有参与施工的奴隶被处死,从而使盗墓者得不到任何线索。直到如今,阿提拉墓仍然是个梦一样的谜。

历史老人早就告诫我们:别指望所有的花儿都能结果,所有的鸟儿都能歌唱。继承者的无能很快断送了强大的匈奴帝国,潮水般兴起的帝国,突然又潮水般退却。帝国境内的东哥特人和吉列达伊人趁机反叛,他们在公元454年击败了匈奴骑兵,阿提拉的长子兼继承人战死,阿提拉的另3个儿子归附了西罗马,另一个不甘屈服的儿子也被东罗马军队所杀。

就这样,冲击着战国、秦汉,践踏着新朝、西晋,狂飙漫卷起欧洲民族大迁徙的狼烟,匈奴——这个曾经无比强盛的草原帝国在公元500年之后终于走完了辉煌的历程,像一颗无比耀眼的巨星,陨落在恒久的历史长空。

事实证明,当以狩猎为主,靠地上野草和天上飞鸟生活的原始部落同以农牧业、工商业为主业的文明种族发生冲突时,也许前者能以彪悍的身体和机动的战法盛极一时,但最终将无法摆脱被击溃和融合的命运,这就是历史的铁律。

有意思的是,几百年后,一支名叫马扎尔的渔猎民族,竟然自称阿提拉的后代。公元900年前后,这支渔猎民族从伏尔加河流域迁徙到多瑙河中游,首领阿尔帕德大公对外骄傲地宣称自己是阿提拉的曾孙,得到了阿提拉的“战神之剑”,率众辗转来到阿提拉王朝旧地——匈牙利平原。公元1000年,阿尔帕德的后裔圣·伊斯特万建立了匈牙利王国。匈代表“匈奴”,牙利代表“人”,匈牙利就是“匈奴人”。

后来,奥匈帝国语言学考证,匈牙利人是芬兰——乌格尔人的一支,与匈奴没有关系。但是,匈牙利人并不认账,他们一直以自己是阿提拉的后代为荣。如今,他们对内称“马扎尔奥尔萨格人民共和国”,对外则以“匈牙利”作为国际名称。在民间,阿提拉仍然是匈牙利男孩常用的名字。

一个生命的结束,往往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在北匈奴远走欧洲的同时,另一支游牧民族迅速填补了匈奴留下的真空,她被称为鲜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