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白马非马”

一 “白马非马”

小时候听说古代有个公孙龙,他有句名言叫“白马非马”。小伙伴们纷纷嘲笑他,并且把公孙龙作为“傻瓜”的代名词。长大后,哲学教科书使我顿悟:真正的傻瓜原来是我们,因为“白马非马”并非一句傻话,而是一个“一般”与“个别”的逻辑学概念。

不管怎么说,个别的白马还是一般马的一种。因此,当史书上出现“氐羌,氐地羌”时,我又被搞糊涂了。

对于这句古话,可能的解释是,古代羌人的名气太大、部落太多了,因此中原史学家把西部的游牧部落做了简单化、概括化的处理,都冠以了“西羌”的称号,就如同把北方少数民族统称为“北胡”,把东方少数民族统称为“东夷”,把南方少数民族统称为“南蛮”一样。

其实,只要冷静下来分析,便会发现两者的差异。首先,“氐羌”经常作为一个词组出现在史册里,说明这是两个有着相近习性、相同语言、相邻地域的兄弟部族;“氐地羌”则是指分布在秦陇巴蜀之间低洼地带的一个单独部族。将这两组词连起来分析就是,“白马非马”,“氐羌”非“羌”,氐人乃是一个生活在高山之间的低洼地带,从事半牧半耕的原始部族,他们与一直游荡在高原上的纯游牧部族羌人有着细微但明显的区别。由于氐与羌时而联合,时而分离,经常通婚,地域相近,这才导致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中原史学家把他们混为一谈了。

我是一个较真的人,习惯于打破砂锅问到底,因此下决心对氐人进行专章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