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李陵说起

一 从李陵说起

让我们打开亚洲地图——发源于今蒙古北部的一条河流,奔腾咆哮着越过俄罗斯境内成片的草原和沼泽,从南向北一直注入浩瀚而冰冷的北海。这条河古名剑河、谦河,今名叶尼塞河。

早在秦汉时代,叶尼塞河上游就游牧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名叫坚昆,是匈奴的附庸。此后,历史居然阴差阳错地把坚昆与一名汉将维系在一起。他叫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汉使苏武的朋友。

公元前99年,汉武帝刘彻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3万士卒出天山迎击匈奴右贤王,李陵被从边塞紧急召回,令他为李广利护送辎重。

作为将门之后,李陵从心底里鄙视因裙带关系得到迁升的李广利,因而分外厌烦这一跑龙套的差使,声称愿意带领一支军队单独出击,以分散匈奴的注意力。为了堵住别人的嘴巴,李陵赌气地说:“哪怕只给我5000步兵!”

挺进千里大漠竟然使用步兵,这玩笑开得太大了吧?!刘彻可不是傻瓜,他一下就看透了李陵的心思。也许是为了杀一杀他的威风,历史上最英明的汉家天子居然主动犯了一次低级错误,给了李陵一个顺竿爬的机会。

转眼已是秋天,西风晚凉,衰草瑟瑟。李陵率5000步卒出河西,临大漠,一步步逼近匈奴的领地。冬天很快降临了,寒潮一阵阵从漠北扑来,似一声声无助的叹息。他开始对自己的赌气忐忑不安,并且预感到这可能是一个与他过不去的冬天。

谢天谢地,前期行军还算顺利,很快就抵达东浚嵴山下扎营。李陵将沿途山川绘成地图,命令麾下骑兵陈步乐飞报朝廷。听到陈步乐的汇报,刘彻龙颜大悦,士兵陈步乐被升为郎官。

历史老人说,“幸运”与“厄运”是一对孪生兄弟。就在浚嵴山两座峰峦之间,李陵与匈奴且缇侯单于迎面遭遇。

大战前的戈壁,似乎连空气都凝固了。身边拥有3万骑兵的且缇侯单于见汉军不过数千人,而且几乎是清一色的步兵,在惊奇和庆幸之余命令全军发起冲击。李陵让前列士卒紧握盾牌长戟阻挡敌军骑兵突击,后列士兵手持弓弩伺机待发。

匈奴的战马冲不破汉军用长戟编织的坚固防线,如蝗的箭矢又被汉军的盾牌挡住,毫无遮掩的匈奴骑兵反而暴露在汉军弓箭手前面。李陵一声令下,汉军千弩齐发,匈奴骑兵纷纷落马。

眼看3万骑兵不足以制服李陵的5000步卒,单于很快又调来了3万骑兵,数万骑兵形成合围,紧紧咬住了孤军深入的李陵。

汉军且战且退,沿着龙城故道向东南冲出大泽,等到汉军在第八天撤至仡汗山峡谷时,距离边塞已不过五十公里,这支已经杀伤匈奴上万人的军队尚存3000人,但是箭矢射尽,兵器尽毁。而且匈奴占据险要地段投掷岩石,汉军再也无法前进一步。入夜之后,李陵独自一人提刀出营查看敌情。但见篝火熊熊,人影绰约。

从不服输的李陵肠子都悔青了:连小儿都懂得大漠征战必用骑兵,自己怎能拿步兵的生命作赌注呢?回营之后李陵果断下令:突围!分散突围!活下来的人到遮虏障会合!

沉沉的夜幕挡住了战士回望祖国的视线,但挡不住他们求生的渴望。夜半时分,汉兵提着卷刃的刀剑奉命突围。幸运的是,有400百余名分散突围的壮士得以逃回汉塞。李陵本想孤身突围,却有数十名壮士死活不离左右,反而使他成为敌人截击的目标。李陵直战到身边没有一兵一卒,才长叹道:“再也无颜回报陛下!”于是投降。有感于此战金崩玉溅般的悲怆,唐代诗人陈陶感喟不已: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败讯传到京城,李陵的部下陈步乐挥刀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