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土族的来历
1700多年前,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有两个鲜卑慕容兄弟部落。近来,哥哥吐谷浑一直不高兴,因为父亲让嫡出的弟弟继承了单于之位。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让自己的母亲不是父亲的正妻呢。
一天,吐谷浑与弟弟部落的马群在草场上马斗,兄弟二人为此发生了争执。一气之下,“受气包”吐谷浑率部出走。他们从今辽宁义县一路向西,来到河套平原。20年后,由于受到拓跋鲜卑的压力,吐谷浑不顾年老体衰,再次率部西迁,从阴山向西南,逾陇山,渡洮河,最终来到今甘肃临夏西北的羌人居住区。他们用先进的文化和铿锵的铁蹄征服当地的羌人,组成了鲜卑、羌人联合政权,都城设在青海伏俟城,意思是王者之城。公元317年,吐谷浑大人在完成了民族迁徙的历史使命后溘然长逝,终年72岁。为了永远记住国父,吐谷浑的孙子用祖父的名字作了王族姓氏,立国号为吐谷浑。
吐谷浑国之所以能够长期逍遥,一方面因为地处偏僻,另一方面则是中原内乱。但是当隋统一中国后,吐谷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公元609年,隋炀帝亲率远征军,将他们赶出了世代居住的牧地,伏允可汗亡命他乡,儿子伏顺被扣作人质,“西海郡”也被改名鄯州。
后来,隋朝爆发内乱,吐谷浑人趁机返回故乡,重建了记忆中的吐谷浑国。经过上一次的挫折,他们变得明智起来,协助唐高祖李渊击败了甘肃叛乱者李轨。作为对吐谷浑的报答,李渊送还了被隋炀帝扣作人质的伏顺,双方关系进入了蜜月期。
蜜月终有结束的一天。公元634年,吐谷浑一伙使臣在从长安朝贡归国途中,顺手牵羊掠夺了大唐边民的财物。抢劫对于吐谷浑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本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消息添油加醋地传到长安,唐太宗李世民被激怒了,如同公牛看到红色斗牛布一般。李世民传下圣旨,要求伏允可汗亲临长安道歉。
“对不起,我体弱多病去不了长安。”伏允回信说。
宽容是一件奢侈品,并非人人都可以买到它。自感有失颜面的李世民愤怒地取消了唐公主与伏允之子的婚约。李世民的悔婚使伏允恼羞成怒,他竟然主动挑起战火,屡犯唐边。
第二年,李世民兴师西征。李靖率部从北道切断吐谷浑的退路,侯君集和李道宗率部从南道追截南逃的吐谷浑。两路唐军“人吃冰、马啖(dàn)雪”,长途追击数千里,跟踪追击至今新疆且末西,使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伏允可汗绝望自杀。边塞诗人王昌龄豪情满怀地吟咏道:“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吐谷浑被划入了唐朝版图后,成为唐与吐蕃之间的缓冲地带。后来,因为受不了吐蕃的蚕食鲸吞,吐谷浑人被迫迁往灵州、朔方,与羌、藏、蒙古、汉杂居,最终衍生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土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