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救星”

九 土耳其“救星”

奥斯曼帝国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仍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且很不明智地站在了德奥一方。战争结果众所周知,奥斯曼作为战败国,不仅丧失了原有的属国,本身也面临着被协约国瓜分的现实。

在民族危亡关头,将军出身的凯末尔挺身而出,于1920年建立了由爱国者组成的国民政府,将游击队改编成了正规军。经过两年多的苦战,击退了希腊侵略军,迫使协约国于1923年与土耳其重订了《洛桑条约》,恢复了土耳其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1922年之后,凯末尔废除了苏丹封建制度,将护权协会改组为共和人民党。

“羔羊苏丹”穆罕默德六世与其幼子登上英国军舰逃走,奥斯曼帝国从此灭亡。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凯末尔无可争议地当选为首任总统。

共和国建立后,把首都改在了土耳其中心地带的安卡拉,废除了以《可兰经》为基础的法律体系,以罗马字母代替了阿拉伯字母,取消了一夫多妻制,鼓励妇女不戴面纱并赋予她们选举权和进入议会的权力,甚至抛弃了世世代代惯用的土耳其服装而改穿西服,使土耳其变成了政府与教会分离的世俗国家,在伊斯兰世界中率先步入了“欧化”的现代社会。

旧势力的喧嚣、反扑甚至暗杀威胁,都未能动摇凯末尔的改革决心,仅仅十多年,“西亚病夫”土耳其就踏上了民族复兴之路,凯末尔也被议会授予了“土耳其之父”称号。

当时间走入近代,曾经的巨人伊斯坦布尔已成废都。尽管她已经显得衰老了,并在纽约、东京、上海等新兴强者面前露出了气喘吁吁的窘态,但她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藏着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足以让人听上很久很久。

难怪到土耳其旅行的外国人的第一站,不是首都安卡拉而是这座老城;也难怪这座古老都城余晖的苍凉,在旅行者不厌其烦的底片上不断闪现。

需要知道的还有,土耳其人主要由突厥人与当地的希腊人、波斯人、亚美尼亚人长期融合而成。“土耳其”的字面含义就是“突厥”。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突厥的一个分支——西突厥,就这样无奈而永远地离开了中国。而帮助大唐将西突厥赶走的,就是如今中国维吾尔族的先人——回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