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苏武牧羊

六 苏武牧羊

随着李广战死沙场,卫青年老体衰,霍去病英年早逝,战争越来越难打。刘彻晚年,汉朝开始与匈奴寻求妥协。用一句现代话来说,就是向对方伸出了橄榄枝。

公元前100年,匈奴到汉朝求和。作为回应,刘彻将苏武提拔为四品中郎将,让他率领一百人的庞大使团出使匈奴。

但接到任命,40岁的苏武忧心忡忡。按说,苏武的担心似乎有些多余,因为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自古以来的惯例。但斩不斩,那可是对方的权力,根本由不得使者本人。所以早在古代,人们就认定使者是一个提着脑袋用舌头作战的高危职业,被无辜残杀的使者大有人在。

果然,苏武一到匈奴就遇到了麻烦。先前随同卫律投降匈奴的虞常,暗地与旧友——汉朝副使张胜联络,图谋杀掉卫律并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请赏。阴谋不幸败露,匈奴单于将主谋虞常砍了脑袋,并将同谋张胜和毫不知情的汉使苏武、假吏常惠囚禁起来,严加审问。审讯结果大大出乎意料:同谋张胜很快投降,蒙冤的苏武和常惠则宁死不屈。匈奴人将苏武扔进了地窖,断绝了水与粮。正好天降大雪,苏武就用雪就着毡毛充饥。几天过去了,苏武竟然还活着。

消息传进大帐,一向迷信的单于认为苏武有神灵保佑,便不再试图饿死他,而是将他和使团成员们分开流放。苏武的流放地是荒无人烟的贝加尔湖,任务是放牧公羊。至于流放的期限,匈奴人的承诺是:公羊生仔方能返回。

这是一个亘古未闻的判决。这一判决令被告失望的程度,不亚于一位恶贯满盈的美国人被判了280年“有期徒刑”。

漠北恶劣的自然环境使生长在中原的苏武度日如年,更为严酷的是,匈奴断绝了口粮逼他归降,宁折不弯的苏武只得挖掘鼠洞中的野果充饥。苍天、草场、风沙、严寒、狼群、寂寞,伴随着这一铮铮铁汉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冬夏。有多少个白昼,这位牧羊人望穿秋水盼望着远方的音讯;又有多少个夜晚,苏武南望群星思念着故国与亲人。从此,一个经典镜头定格在中国历史上:一位白须飘飘、满脸沧桑的老人手拄旌节遥望南天,背景是茫茫的草原、成群的公羊、高飞的大雁和苍凉的晚霞。

为使苏武永远断了归汉之心,匈奴把一个女子嫁给了他,这个胡女还为他生了个儿子,名叫苏通国。显然,这段婚姻并未磨灭苏武对祖国的耿耿忠心。

青空悠悠,时序袅袅。单于已经三易其人,当一位少年单于上台后,匈奴在公元前85年发生分裂,汉昭帝趁机派使者前去索要苏武。但得到的答复是,苏武早已死亡。汉使再次前往时,滞留匈奴的常惠用重金买通匈奴卫兵,偷偷将苏武牧羊的实情转告了汉使。故弄玄虚、巧舌如簧,是使者的看家本领。汉使在面见单于时,讲了一个故事,说汉帝在上林苑狩猎时,射下一只高飞的大雁,雁腿上绑着一封书信,信上说,苏武就在北海放牧。这个故事的名字,叫“鸿雁传书”。

听完这个故事,我无法用语言描述那位少年单于的震惊,我只知道他诚惶诚恐地把苏武从北海接回来,郑重其事地还给了汉使。

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气节。苏武回国时,长安万人空巷出城迎接这位传奇英雄。经过19年的风霜雪雨,他须发全白,满脸沧桑,不变的只有他手中仍握着的代表庄严使命的旌节。

从此,苏武牧羊成为逆境求生的代名词。

与苏武一起回到汉朝的只有九人,常惠、徐圣、赵终根被拜为中郎,其余六人因年老体衰各赏钱十万,告老还乡。

但苏武已经找不到原来的家。他的哥哥苏嘉和弟弟苏贤先后自杀,母亲已与世长辞,儿子苏元因犯罪被处死,妻子早已改嫁他人。从此,他不再看重什么富贵,也不再相信什么真情。尽管得到了大批赏赐,但他把赏赐全都馈赠给了部下。尽管他身为掌管边疆和民族事务的典属国,赐爵关内侯,但直到老死也再未续弦,只是从匈奴赎回了儿子苏通国,父子二人常常四目相对,同伴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