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自掘坟墓

十一 自掘坟墓

北汉谢幕了,但南匈奴的皇帝梦还在延续。政变发生后,北汉相国刘曜和大将石勒填补了北汉留下的空缺。

刘曜出身于南匈奴贵族家庭,是一位闻名遐迩的神射手,也是灭晋的功臣。政变发生时,负责镇守长安的刘曜立即赶赴平阳救驾,大军走到中途,就得到了皇帝刘粲被杀的消息,他在众臣拥戴下称帝。由于他曾被封为中山王,中山古代叫赵,所以他把国名定为赵,史称“前赵”。

随后,刘曜与大将石勒分别向平阳进军,靳氏家族被统统杀光,宫室被付之一炬,规模宏大的平阳被从历史名城的名单中永远抹掉了,其消失过程很像一个遥远而恐怖的童话。

平阳已经成为废墟,刘曜领兵还都长安。一路上,他并没有感到丝毫寂寞,因为他抢来的晋惠帝皇后羊氏一直陪伴着他。回到长安,他就将刚过30岁的羊氏立为皇后。

喷薄的朝阳和皎洁的月轮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地平线上。情场得意的刘曜事业并不顺利,因为他有一位天生的对手——石勒。特别是刘曜称帝后,居然将竞争对手石勒也封为赵公,史称“后赵”。一个天空下出现了两个赵国,这是否预示着他们必然火拼的命运呢?

荀子说:兼并易而坚凝难。初入关中时,刘曜尚能从谏如流,但不久就听不进劝谏了。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在外有强敌、内乏国力的情况下,他竟然耗费巨资为父母修建陵墓,导致朝政荒废、民怨沸腾。

公元328年,后赵主动向前赵发起了进攻。激战在洛阳爆发,两国皇帝亲自参加了战斗。当石勒小心翼翼地进行战前准备时,刘曜却每天和亲信们赌博饮酒。决战开始时,刘曜已经喝得烂醉如泥。上马后,为了表示从容不迫,他又大喝了几口酒。于是,两军一交战,便败下阵来,醉意未消的刘曜从马上摔下来,伤口鲜血直流,最终被敌人生擒,他的5万名部下也被剁去了脑袋。

刘曜被押到后赵都城,扔进了一个破烂的小屋。等到刘曜醒了酒,石勒命令刘曜写信劝坚守关中的儿子投降。刀架在脖子上的刘曜仍气势不减,他在信中明确指示儿子“坚决抵抗,不要因为我改变主意。”石勒火冒三丈,立即处死了这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俘虏。

其实,刘曜的临终嘱咐没错,只要儿子们坚守关中,就有与后赵对抗下去的资本。

但他高估了从未经历磨难的儿子们。公元329年正月,刘曜被杀的消息传到长安,太子刘熙和哥哥刘胤居然撇下都城西逃上邽(guī)——今甘肃天水。

主子都跑了,我们为谁卖命?于是,留守长安的前赵将军率10万军队开城投降。就这样,后赵兵不血刃地接收了这座搭上10万精兵也未必能攻克的坚城。

当年九月,刘胤又后悔当初不该撤出长安,率领数万精兵卷土重来。他太天真了,他应该明白:历史从不给退席者以补席的机会。听到消息,石勒高兴坏了: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偏进来!立刻,石勒派大将石虎带两万骑兵增援长安。

结果,刘胤战败后再次西逃,石虎则沿途追杀,一直追进上邽城,5000多名王公贵族被押送洛阳集体阬(kēng)杀。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古代“阬”与“坑”是通假字,“阬杀”有时也写作“坑杀”,因而被误解为活埋。其实“阬”的本义是高大的门楼,指把敌人的尸体堆积在路旁用土夯实,形成高大的土堆,以夸耀武功并震慑敌人。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项羽挖了大坑活埋20万秦卒,还有白起挖了大坑活埋40万赵兵,都是历史常识性错误。

这个王朝只存在了11年,如流星坠入了太空,生命回归了土地,小溪汇入了大河,在“五胡内迁”中充当急先锋的南匈奴各部,彻底沉淀进了两晋南北朝巨大的历史漩涡中,唐代史书上已经找不到他们的名字。残存的,只是一段模糊不清的历史回忆。

对此,连历史老人也会怀疑,生命力如此磅礴、部落如此众多的匈奴,真的会甘心轻易隐退在时光的尘烟中吗?在这里,我必须负责地告诉读者,匈奴的历史并未就此结束。就在南匈奴的中国部分画上句号的同时,北匈奴的世界之旅响起了铿锵的足音。